[发明专利]带有锥形突出物的电气接线盒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98107396.4 | 申请日: | 1998-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4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 发明(设计)人: | 松冈英夫;关户利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锥形 突出 电气 接线 组件 | ||
本申请要求优先权,在先申请为日本申请9-56412,公告日1997年3月11日。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接线盒,尤指一种允许电线束暴露于接线盒之外,以确保电线固定于适当位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盒种类是通常用于安装在汽车上,以固定各种电气设备,如继电器和保险丝。另外,这种类型的盒子也把电线束的分支接点放在盒内。
如图5,6和7所示,电气接线盒50包括盒盖51和盒体52。电气设备(没标出)装于其中。盒子最好由合成树脂注模而成。
突出物53,带有一个半圆槽54,最好与前壁52A成D角向斜下方延伸出。突出物53的远端是凸缘55,其表面与前壁52A平行。
切口52B位于前壁52A上,其宽度与突出物53的半圆槽54直径相同。并且,切口与槽54相接,这样电线束57可以通过切口52B平滑的进入槽54。槽54的直径是配合电线束57的直径设计的,并且从近端到远端直径相同。
系带57A捆绕在突出物53上,以把电线束固定其中。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带子的固定。特别是,带子如果被固定在如图7的位置将会最牢固;即带子的纵轴垂直于突出物53的轴线。但是,由于这种接线盒被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罩下,空间很有限。并且,系带56很容易被拉上去,如图6所示。如果这样,带子和突出物将产生裂口53A和57A。
同时,汽车和发动机在移动中产生震动,系带56有一个沿突出物53轴向移动的趋势。这就是当前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种电气接线盒组件,包括一个普通长方体,长方体具有一个前壁,一个盖子,一个与该前壁成一个夹角突出于该盒体外的突出物,该突出物包括一个开口管道,一个电线束在该管道中,该前壁的一个切口与该突出物在近端相接,该突出物有一个远端远离该近端,该突出物从近端到远端有一个锥度,其还包括一个固定元件,紧接该突出物的末端沿径向伸出,该突出物上的一个系带紧接固定元件,位于该远端与近端之间,电线束靠系带固定于该管道中。
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是,它还带有一个固定元件,从或紧接突出物的末端沿径向伸出。突出物上还需有一个系带,最好紧接前面提到的固定元件,位于远端和近端之间。这样,当系带被拉紧,突出物的锥度可迫使它朝向远端,紧靠固定元件。很有效的阻止或减小了汽车运行中产生的移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固定元件是一个凸缘;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元件是紧靠系带固定部的许多突起。
在接线盒50的布线过程中,系带56用于固定电线束,并作为测量其中电线长度的参照点。因此,电线束的松紧程度取决于系带56的位置。如果带56移动,电线将随着移动方向放松或拉紧。这就需要在布线和紧带轮操作过程中或之后重新调整电线束57的长度。很明显,如果必须这样,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消耗,更昂贵,并且低效率。本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现有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平面图;
图7是图6中系带在不同位置示意图。
参照图1至4,接线盒1包括盒体52和盒身51。前壁52A带有切口52C和锥形突出物2。后者最好与前壁52A成E角向下斜。突出物制有可固定电线束57的锥形槽3。在它的远端有一个凸缘55。槽3上凸缘5的直径配合电线束57确定。如图1所示,突出物2的锥度可迫使系带56在拉紧时紧靠凸缘55。这可确保系带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突出物55由许多突起4替代。使用这种突起可节省合成树脂,因此降低接线盒的成本。并且,由于全部装置为注模,现有技术接线盒与本发明的转换将不成问题。
虽然只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还可依据权利要求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73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二醛一步合成尿囊素的方法
- 下一篇:供热制冷两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