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冲程内燃机无效
| 申请号: | 98105536.2 | 申请日: | 1998-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99812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大城健史;矢崎昭夫;天野雅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B67/00 | 分类号: | F02B67/00;F01M1/02;F01P5/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程 内燃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二冲程内燃机。
以往在发动机的辅机的配置方面,例如采用:(1)实开昭62-79 912号公报“发动机油泵驱动装置”,(2)特开平2-24 54 22号公报“发动机的辅机安装结构”。
上述技术(1)即通过弹性物体,在变速箱体内安装油泵,如同一公报的第一图所示,已明确表示出曲轴1和在曲轴1端部外侧配置的油泵13。
上述技术(2)即把发动机构造成小型的同时,获得了能够简单施盖结构的装置,如同一公报的第2图所示,已明确表示出曲轴5和由曲轴5驱动的泵轴21,以及由此泵轴21构成的水泵17和连接在泵轴21上的油泵26。
上述(1)中,由于为了在曲轴1的伸出轴上配置油泵13,所以发动机有总宽度变大的不足。
至于上述(2),例如,将从2腔室出来的压缩空气和从燃料喷射装置出来的燃料混合,通过回转阀将这混合气供给燃烧室的时候,除水泵17和油泵26的轴及轴承以外,还不得不设置回转阀的轴及轴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使发动机总宽度增大,又可兼用水泵和油泵等辅机轴和回转阀轴的二冲程内燃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出:通过回转阀将从腔室中出来的压缩空气和从燃料喷射装置中出来的燃料混合后所得物质供给燃烧室,依靠曲轴的旋转驱动油泵、水泵等辅机和回转阀的轴二种程内燃机中,在回转阀的轴上安装辅机类。
由于将辅机类安装在旋转阀的轴上,不仅可以省去辅机的专用轴及轴承、减少发动机的部件数量,还可以轻型化。
本发明第二方案提出:通过旋转阀将从腔室中出来的压缩空气和从燃料喷射装置中出来的燃料混合后所得物质供给燃烧室,借助空转轮轴和皮带或链条,由曲轴旋转驱动油泵、水泵等辅机类和旋转阀的轴的二冲程内燃机中,在空转轮轴上安装辅机类。
由于辅机安装在空转轮轴上,不仅可以省去辅机的专用轴及轴承,减少发动机的部件数量,还可以轻型化。
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动力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从曲轴开始到旋转阀的旋转传递路径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通过气缸轴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1的6-6线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二冲程内燃机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侧视图。
以下按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与本发明相关的摩托车动力装置的侧视图,动力装置1由发动机2和与发动机2的输出功率一侧相连的无级变速型变速机3构成。
此图为不带机箱的变速机3的结构。
在此图中,11为火花塞,12为水泵,13是燃烧喷射阀,14是油泵,15是节流装置,16是起动电动机,17是可沿轴方向进退的小齿轮,18是可以和小齿轮17相啮合的环形齿轮,21是安装环形齿轮18的曲轴,22、23是与车架安装的部位,31是和发动机的曲柄箱成为一体的传动箱,32是从曲轴21由图中未标示出的V形皮带传动回转的从动轴,33是实现从曲轴21到从动轴32的断续旋转的离合器。
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发动机2的组成包括:以轴承24、24支撑曲轴21的左右两曲柄箱25、26,在曲轴21的一端的端部设置的主动轮27,沿主动轮27的轴方向在其外部设置的起动装置28,在曲柄轴21另一端的端部设置的交流发动机41,在此交流发动机41的外侧安装的狭缝圆盘42,以及从狭缝圆盘42的狭缝中检测曲柄角的曲柄角传感器43。
另外,发动机2的组成还包括:通过曲轴销45连接在曲轴21上的连杆46,通过活塞销47连接在此连杆46上的活塞48,配有在缸49中可滑动活塞48的缸体51,以及在此气缸体51的端部安装的缸盖52。
其中,21a、21b是配重,21c是油泵驱动用的齿轮,53是配有蜗轮蜗杆装置的油泵轴,54是和环形齿轮18一起构成主动轮27的可动皮带轮半体,55是固定在曲轴21上的板,56是在可动皮带轮半体54和板55之间设置的依靠离心力使其径向移动的重锤,57为V形皮带,58、58为油封,61、62为滚针轴承,63、64是换气口,65为水冷套,66为水温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5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