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催化脱氢制取直链单烯烃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8104545.6 申请日: 1998-02-10
公开(公告)号: CN1058954C 公开(公告)日: 2000-11-29
发明(设计)人: 钟炳;孙予罕;魏伟;任杰;吴巍;闵恩泽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C5/333 分类号: C07C5/333;C07C11/00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承华,魏树巍
地址: 030001***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临界 催化 脱氢 制取 直链 烯烃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构烷烃催化脱氢制取直链单烯烃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可用于正戊烷至二十烷烃的催化脱氢。

从六十年代起,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就开发出了长链正构烷烃催化脱氢制取直链单烯烃的催化剂和相应工艺,并实现了工业化,至今已发表了许多专利(U.S.3647719;3682838;3649566;3714281;3723557;3843560;3856870;3936396;3939200;3966895;3980726;3998900;4031733;4046715;4393259;4761509;4762960)。中国日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南京烷基苯厂也相继研制出了长链正构烷烃催化脱氢技术。已由南京烷基苯厂和抚顺合成洗涤剂厂投入工业生产。其基本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0-550℃,反应压力1-4atm,液体空速28-32h-1,氢/烃摩尔比8∶1;在此条件下反应物的单程转化结果为:转化率9-11%,选择性88-91%,催化剂的寿命40-60天。很显然反应的转化率较低、选择性不高,其原因,一方面脱氢反应为可逆反应,受热力学平衡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催化剂的稳定性,必须在临氢条件下操作。这样工业生产中只能采用多次的循环工艺流程,能耗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超临界技术开发一种转化率高、选择性好的正构烷烃催化脱氢制取直链单烯烃的方法。同时反应可以在不临氢的条件下操作,大幅度地降低了氢耗。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把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控制在相应的反应介质的超临界状态下。

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反应设备及操作步骤与工业操作类似(UOP公司为南京烷基苯厂编写的《脱氢操作规程》,编号6668);待反应器装好催化剂后,在反应压力条件下以氢气试漏,试漏完毕即保持反应系统压力并开始氢气循环,打开电门逐步升温,使催化剂经高温还原后,即可在选定的条件下进料(进氢)反应。基本的反应工艺条件为:

1反应物为正戊烷至正二十烷或其混合物。

2反应中的超临界介质有以下几大类:

    (1)烷烃类:正戊烷至正二十烷烃

    (2)单芳烃类:主要指含有一个苯环的芳烃,例如: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四甲苯,乙苯,甲乙苯、丙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碘苯、溴苯等。

(3)二芳烃类:主要指含有两个苯环的芳烃,例如:萘、甲基萘、二甲基萘、四氢萘、联苯、喹啉等。

3反应温度与反应压力控制在反应介质的超临界状态下

4液体空速:20-200h-1

5氢/烃摩尔比:0-10

在上述描述的工艺条件下在等温式固定床中进行催化脱氢反应,通过分析脱氢油样中的溴价、双烯值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芳烃含量等数据来计算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计算公式如下:

    油样双烯%=油样双烯值×(油样平均分子量/碘的分

    子量)

    单烯%=[溴价-(双烯溴价+芳烃溴价)]×(碘的分子量/溴的分子量)

    转化率%=单烯+双烯+芳烃≌溴价

    选择性%=单烯/转化率×100%

    主要结果为:溴价在11%-25%之间;双烯含量在0.2-0.4%之间;在UV2501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检测不到芳烃。

实验中所用的催化剂是由中国日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南京烷基苯厂提供的Pt-Sn-Li/γ-AL2O3催化剂,使用前需在470℃、氢气氛还原。

如上所述,该方法的特征之一为反应介质在超临界状态下进行催化脱氢。

超临界流体是对比温度和对比压力同时大于1的流体。这种流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密度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具有很强的溶解性、较大的扩散系数以及较小的粘度等。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超临界技术用于催化反应只有正己烯的异构化、甲苯脱氢、甲苯异构化、F-T合成和甲醇的合成。其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不仅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而且能够突破化学热力学平衡条件的限制,大幅度地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目的产物的选择性。另外,超临界流体还能延缓催化剂的失活速度,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本发明就是利用了超临界流体的这些特性来改善烷烃脱氢反应的不足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4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