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98104333.X | 申请日: | 1998-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89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八木泽胜一;山下明彦;柳沼幸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J6/00 | 分类号: | B62J6/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后部 灯光 装置 安装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
对于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例如日本专利“实开平2-117279号”公报的“自动二轮车的停车灯配置构造”已为人们所知。上述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从后方的视觉确认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自动二轮车的停车灯配置构造。如在该公报的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那样,该配置构造包括:车体机架2;设在该车体机架2的后部的2根车架2a、2a;从这些车架2a、2a的后端向上部延伸的支持部件10、10;跨越这些支持部件10、10的支架12;安装在该支架12的上部和车架2a、2a上的支持板15;设在该支持板15上的停车灯16;从车架2a、2a后端向下方延伸的支持部件20;安装在该支持部件20上的支持板22;设在该支持板22上的尾灯26;以及配置在该尾灯26的左右的信号灯32、32。
在上述技术中,由于是一种在车体机架2的车架2a、2a的后部安装上设有停车灯16的支持板15和设有尾灯26的支持板22的构造,所以存在车架2a、2a要向后方延长,并使重量增加这样的缺点。
又,由于在车架2a、2a的后端安装着支持板15的下端,所以、还存在来自车架2a、2a的震动会直接传递到停车灯16上这样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了车体机架的轻量化和降低了传递到灯光装置上的震动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安装构造。
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用灯光装置,例如日本专利“实开平7-14503”公报“汽车用尾灯”已为众所知。
上述技术是关于一种,通过利用从灯泡上照射过来的直接光和由反射镜所发射过来的反射光两者,而可以得到高亮度的尾灯装置。如在该公报的图2中所示那样,在设在车体2的后部的尾灯1上,设有为覆盖该尾灯1而与车体2的表面相合形成的外透镜5和在该外透镜5的内侧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着的内透镜10。
近年来,从提高车辆的外观性这一要求出发,在进行外透镜和内透镜之间的组合,人们也考虑了例如使后组合灯的停车灯和转向信号灯等透镜的颜色为同系色的问题。但在有色且为不同颜色的透镜相互组合时,会存在因从内透镜中发射过来的光而容易在外透镜上出现发光不均这样的课题。
另一方面,为提高车辆使用的方便性,例如希望增大负荷室的容积,还要求实现使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所示的外透镜5和内透镜10之间的距离缩小等灯光装置的小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可以防止出现发光不均现象的同时具有小型化了的车辆用灯光装置的灯光装置安装构造。
为达到上述第1个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特征是:使收容箱从车体机架向后方延长同时向下方鼓出;并在该收容箱的后部外壁上安装上灯光装置。
由此,可以使车体机架的全长减小,实现车体机架的轻量化;并且,通过将灯光装置经收容箱而安装在车体机架上,可以降低从车体机架上传递过来的震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使收容箱的后部外壁成为向后方突出的弯曲面,并沿该弯曲面安装灯光装置。
由此,可以增大灯光装置的安装面积,提高安装时的连结强度,同时提高从后方的视觉确认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其特征是:使灯光装置在背面上视为“凵”字状,并在该凵字形状的内侧具有车体后面罩的止挡部。
由此,可以使将车体后面罩安装在灯光装置上的作业容易进行,且容易实现灯光装置和车体后面罩之间的外观相合。
为达到上述第2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在将灯泡的前面由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而覆盖的灯光装置上,使内侧透镜的与外侧透镜相面对的角部比其周围部的壁厚薄一些。
由此,通过了该内侧透镜的薄壁部的光成为淡色灯光,它与从透镜的其它部分折射过来并从弯折部放射出来的浓色灯光相合而成正常浓度的灯光,从而可以防止在透镜的弯折部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使在内侧透镜的与外侧透镜面相对应部分的端部角部上,形成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
由此,在内侧透镜内行进了的光会在内侧透镜的端部弯折部的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上被扩散开来,使在内侧透镜的端部上不会出现浓色光,从而可以防止在透镜端部上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以大致相同的形状而接近设置着。
当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之间的间隙减小时,通过了内侧透镜而放射出来的光不易被扩散开来,且该光在外侧透镜上被集中,使容易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43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