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48532.5 | 申请日: | 1997-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5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安培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培兴 |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聂孟民 |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电话 bp 传讯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子通讯中应用的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
目前利用电话网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报警的设备,有的是利用电话机的重拨号功能,由逻辑控制电路按一定顺序接通电话机上的有关按键,将预存在电话中的电话号码拨出去,实现报警。该结构的报警若电话线偶而出现故障中断供电时,预存在电话机中的号码将丢失,而使用者又不易发现,从而造成漏报;另有一种由壳体及报警控制电路构成的报警器是将电话号或BP机号码及程序预先固化在不怕掉电的EPROM存贮器中,若用户号码变更时,还得重新固化,使用很不方便;再者由于不同类型的寻呼台寻呼上的差异,BP机传讯报警器的应用范围局限性大,而且需用220V交流电作电源,若停电,由后备直流电池维持报警器工作,但超过一定时限,则会造成电池过放电而损坏,导致报警器无法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可有效地解决断电时的漏报或停机工作及应用范围局限性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在机壳内装报警器控制电路,其控制电路由报警触发电路、电话线接口与供电电路,单片机主控电路、号码存贮与编写码电路、双音多频拨号电路、录放音电路组成,主控电路中采用单片机,号码存贮在串行总线电擦除可编程的存贮器中,号码编写器与报警器主机采用分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低动耗,低成本,使用安全方便,适用性强,易于实施和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情况作详细说明。
图1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电话接口及供电电路原理图。
图2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主控、号码存贮、双音多频拨号、录放音电路原理图。
图3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报警触发电路原理图。
图4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编写码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其结构是由壳体及内部控制电路构成,其内部控制电路是由图1至图4给出的单片机主控电路、电话线接口及供电电路、报警触发电路、双音多频拨号电路、号码存贮及号码编写电路、报警语音录放音电路组成,号码编写电路与报警器主机电路分别装在两壳体内,即号码编写器与报警器主机为分体结构。
1.单片机主控电路,由图2给出,由图所示,该电路是由单片机U1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单片机U1为电擦写8位单片机,其复位端1脚接电容C1,电阻R4,录放音电路分段选择端2脚、3脚经电阻R29、R30同电容C1、C2、C12及电源Vcc端相接,4脚、5脚为外接晶振端,6脚为解除报警信号输入端,利用外中断0的中断功能,清除报警操作,并置单片机U1于低功耗等待工作状态,7、8、9脚为报警触发信号输入端,这三个输入端中,只要有其中一路触发输入,便唤醒单片机开始报警运行,11脚为电话呼叫进程检测信号输入端,亦即判别电话线路的拨号音、忙音状态等,12、13脚为模拟I2C总线端,单片机通过该总线对号码存贮电路及双音多频拨号电路进行控制,14脚为电话接口与供电电路控制端,16脚为录放音电路的放音控制端,17、18、19脚没有使用,20脚为电源端。单片机U1采用电擦写8位AT89C2051单片机,指令与MCS-51系列全兼容。并且工作电压范围宽、功耗低、内设闪速式程序存贮器,它是本报警器的核心部件。
2.电话线接口及供电电路,由图1给出,该电路是由电话线插座J3、定向二极管D8-D11、电子开关三极管T1、T2、外接电源输入插座J1、可充电电池BAT构成,三极管T1基极接电阻R3,集电极经电阻R2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二极管D8、D10,并经电阻R1接插座J1,插座J3上接有二极管D8-D11、压敏电阻RV,电源BAT正极上接有电阻R20、开关K1,负极接公共地端,电阻R12同电阻R5、R13、二极管D1、D2相接,电阻R6一端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输出线LN相接,另一端同三极管D2、D3、D4、稳压管DW、电容C3相接,二极管D4经电容C13接GND和V3端。该电路在非报警等持状态时,单片机P1,2脚保持低电平,T1、T2截止,报警器电路与电话网隔离。外接电源由J1输入,一方面通过D1、R5、R13对部分电路供电,同时通过R20对备用电池BAT充电。在无交流供电的场所,可将J1上外接电源插头拨掉,J1的1、2脚自动接通,系统通过电阻R1在电话线获得供电,由于此时系统处于低功耗状态(μA级),因此不会对电话网造成影响,因为电话线可供给的最大电流为40-80mA。在报警运行状态时,单片机P1.2脚输出高电平,T1、T2导通,来自电话线的直流电压经R6、DW稳压,通过D3、D4对全系统供电,同时通过二极管D2、电阻R12对电池快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培兴,未经安培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8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