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源无极无耗电话防护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48322.5 | 申请日: | 199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21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04 |
| 发明(设计)人: | 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涛 |
| 主分类号: | H04M1/68 | 分类号: | H04M1/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03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无极 电话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话防护器即防止非法利用用户电话线路并机盗打电话的电子装置。
目前,公开的或邮电部门批准进网的电话防护器(或称电话防盗器)各种多样。按电源供给方式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类;有源类需单独提供电源设备以维持电路正常工作,无源类直接利用市话馈电电源。按与市话网的连接方式可分为有极和无极两类,有极类在接入电话网时需区别正负极性,电话线馈电极性改变时,防护器需同时改变极性,无极类在接入电话网时不需要区别正负极性,也不必考虑馈电线路极性的改变。不管那一种,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待机时需要一定的静态工作电流,因此接入电话线路后都会增加电话终端的漏电流。《现代通讯》杂志1997年公开几种电话防护器,其静态电流在微安~百微安级,《电子报》1996年第38期公布了一种集成芯片电话防盗器,其静态电流在μA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守候工作电流为零的无源无极无耗电话防护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现方案:一种无源无极无耗电话防护器,包括比较放大触发电路、开关电路、极性转换电路、延时复位电路、告警电路、用户摘机取样电路,其方框图为附图1,电原理图为附图2,下面结合附图2说明其构成特点。
1.比较放大触发电路,由晶体管Q1、Q2,二级管D1、D2,电容器C1、C2,电阻R1组成,PNP型晶体管Q1和NPN型晶体管Q2的发射结反向并联后,基极经电阻R1与输入线一端(A端)连接,发射极经电容器C2与输入线另一端(B端)连接,晶体管Q1、Q2的集电极分别经二极管D1、D2作为正、负极性触发脉肿输出端,在Q1、Q2的发射结还并联有电容器C1。
2.开关电路,是由晶体管Q3~Q7、二极管D3、D4、电容器C3、C4、电阻R2~R7连接成两种极性的开关电路,Q3、Q4等元件构成正极性开关电路,Q5~Q7构成负极性开关电路,在负极性开关电路中,Q7的集电极接Q6的基极,发射极通过R3接参考点“地”,基极作为负极性开关电路的正极性维持电压输入端,Q6的基极作为负极性触发脉冲输入端,发射极接输入线B端而不像正极性开关电路中Q4发射极那样接“地”。
3.极性转换电路,由二极管D5~D10组成,其特点是整流桥D5~D8的交流臂端分别与开关电路中的Q3、Q5的集电极相连,并分别通过D9、D10与输入线B端连接,D9的正极接B端,D10负极接B端。
4.延时复位电路,是采用集成“555”定时电路IC1连同电阻R9、R10、R11、电容C5、二极管D11一起构成张驰振荡器作为延时复位电路,IC1输出端③脚通过R11、D11同时与Q4、Q7基极相连以控制开关电路维持导通或关断。
5.告警电路,是由二极管D12、发光管LED1、讯响器B1构成降压、降阻、声光告警电路,二极管D12与发光管LED1串联再与B1并联后分别接在极性转换电路“+”、“-”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涛,未经丁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8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