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肠造瘘口封堵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48054.4 | 申请日: | 1997-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05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陆寿良;付月云;周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寿良 |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郝秀春 |
| 地址: | 453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肠造瘘口 封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造瘘口封堵器,适用于手术后病人的大便由腹壁造瘘口封堵。
现中国专利号93205499.4的《一次性肠造瘘患者使用袋》,其结构由腹壁粘贴薄膜和兜状体两部分组成,腹壁粘贴薄膜套过瘘口与腹壁粘合,并将兜状体定位于瘘口外,实现了保护皮肤,不受肠内溶物侵蚀。其缺点是:只能一次性使用,患者大便不能自行控制,随有随排,给手术后的患者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可延长排便间歇时间,术后的患者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身上无臭味,不会污染衣服,能重复使用的一种肠造瘘口封堵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这种肠造瘘口封堵器,它包括腹壁造瘘口和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外壁的管径上粘接有气囊,导管的端头外露于气囊外,有一个导气管伸到导管管壁的通道内,导气管经导管后端口延伸,导气管末端有充气口,充气口上连有密封盖,圆封堵塞套入导管外壁紧贴腹壁用夹子固定。导管的材料可采用硅橡胶,导气管的材料选用软质橡胶,导管的前端口要求钝而光滑,导管的管径1.5-2厘米,充气管的内径2-3毫米,导管长11厘米,导气管长3-4厘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术后的患者不再为随时排便而烦恼,能使病人正常生活和工作,其操作简便,便于掌握,能重复使用,减少患者痛苦,方便患者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导管7采用硅橡胶硬质材料,管内径在1.5-2厘米之间,管长11厘米,导管7外壁的前端上用树脂粘接有气囊8,导管7的前端口露于气囊8外,其端口要求钝而光滑,导气管3伸到导管7的管壁通道内,导气管3经导管7后端口延伸,导管3末端有充气口2,充气口2上有密封盖1,导气管3的内管径2-3厘米,管长3-4厘米,用夹子4固定。使用时,将导管7送入造瘘口,这时气囊8随导管7同时而入于腹壁6下造瘘肠腔口9内,用注射器从导气管3上的气囊口2上充气,气体进入气囊8而膨胀,压力达16-17kpa,这时向外拨一下导管7,导管7带动气囊8移动,把造瘘肠腔口9封堵,然后用药棉或卫生纸覆盖,把圆形堵封塞5套入导管压入腹壁6上,用夹子固定,把充气口2用密封盖1密封。如不用夹子固定,也可以在导管7的中端管壁上打若干个销孔,用木销串入销孔也能达到固定之目的。这样封堵肠造瘘口后,大便及气体不能随之排出,滞留于肠腔内,当潴留到一定量时,肠内腔的压力升高,病人会出现造瘘口下肠部胀满,这时就可以到厕所排便,排便时,将夹子4取掉,打开封套盖5,将导气管3上的充气口2上的密封盖1掀开,这时气囊8里的气体经导管7排出,拔出气囊8和导管7,此时大便即可排出,之后按上述方法装好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寿良,未经陆寿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80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门挂式卫生箱
- 下一篇:八工位H型锥面旋转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