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凹凸式锥形振膜无效
申请号: | 97246560.X | 申请日: | 199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3235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彦雄;刘岱轶 |
主分类号: | H04R7/04 | 分类号: | H04R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2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凸 锥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振膜,主要指电动式扬声器的振膜。
目前,在商品化的电动式低、中音扬声器中的振膜(俗称纸盆或锥盆),由于都是平面锥(顶朝下)形,其有效振动(发声)面积较小,故电声转化功率极低。且又要以锥形(亦即横向)承受轴向运动和振动,因此,振膜的强度必然远远不够,从而导致振膜的“锥盆”分裂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等缺陷,虽采取不断更新振膜材料、加工工艺以及改变(减小)振膜锥度(亦即提高振膜强度)等诸多改进措施,但效果始终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在一个音响系统(信源、功放和音箱系统)中,扬声器的失真度仍是最大的。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缺陷,设计提供内锥形膜和外锥形膜,构成不受振膜本身强度影响的凹凸式锥形振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凹凸式锥形振膜由内锥形膜、外锥形膜和锥底边膜组成,其特征是:将锥顶端都朝同一方向的一个内锥形膜和一个或多个外锥形膜的锥底端沿圆周连接而成另一个倒锥形膜,又在该外锥形膜锥底端的外侧沿圆周设置一锥底边膜(用作与音圈骨架粘接固定)。
上述锥顶端朝上的锥形膜称为凸膜、锥顶端朝下的锥形膜称为凹膜,从而构成凹凸式锥形振膜。
由于采取上述措施,则可消除振膜的分裂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等缺陷,极大地改善音响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竖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与音圈骨架粘接应用的竖向剖面图。
图中:1内锥形膜、11外锥形膜、2倒锥形膜、21锥底边膜、3音圈骨架、31音圈。
上述外锥形膜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二个以上,须视音圈直径及功率大小而定。本典型实施例为设置一个外锥形膜,如图1所示。
将内锥形膜1与外锥形膜11的锥底端沿圆周连接而成倒锥形膜2,又在该外锥形膜11的锥底端外侧沿圆周设置一锥底边膜21。
使用上述凹凸式锥形振膜时,将锥底边膜21粘接装设在音圈骨架3上即可,如图3所示。另外,该音圈骨架3最好装设在新型的“弹簧式折环”(专利申请号:96245989.5)上,因该“弹簧式折环”只能作纯轴向运动,可与音圈骨架2完美配合,更有利于消除音圈和折环的非线性失真之缺陷。同时,由于上述凹凸式锥形振膜只是间接接收音圈骨架3的振动能量,完全不承受音圈的轴向运动之强劲推力,因此,该凹凸式锥形振膜就不会受到其强度大小的影响,也即可以消除“锥盆”的分裂失真和非线性失真。同时,与传统的平面锥形振膜相比,还大大增加了振膜的有效振动面积即电声转化(输出)功率。
如欲更多地增加振膜的有效振动面积和电声输出功率,可将上述凹凸式锥形振膜装设在新型的“双向扬声器”(专利申请号:97224151.5)上,因该“双向扬声器”的后腔开设了特大孔径的声波聚集和放大通道(由聚音孔和放大孔组成),不但可消除振膜后腔及后方向的驻波干扰,还可以将倒锥形膜2再延长(锥高度)至声波通道内,从而大大增加该凹凸式锥形振膜的有效振动面积和电声输出功率。其装设方位如图4(竖向剖面图)所示,图中:4磁体、5导磁板、6声波通道(聚音孔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彦雄;刘岱轶,未经刘彦雄;刘岱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65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动擦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锥塞式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