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塞式地膜覆盖农作物穴播机无效
申请号: | 97245391.1 | 申请日: | 199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111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24 |
发明(设计)人: | 蔡善儒;李永军;郭志东;毕德文;王澄源;荆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A01C5/04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地膜 覆盖 农作物 穴播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播种机械,具体是一种活塞式地膜覆盖农作物穴播机。
现有技术的地膜穴播机,在工作时播种嘴常被泥土堵死,影响正常的播种,使空穴率提高,并且清除困难,而且播种深度浅,播种的深度不可调整,播种时地膜撕裂严重,较难满足农作物农艺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人员也对穴播机作过许多改进工作,如中国专利88年5月11日公开的87202053地膜打孔播种机,是由地轮、机架、转动轴、四杆机构、锲形部件、尾轮、手柄组成,锲形部件包括种箱、排种、打孔投种装置,四杆机构包括曲柄轴、偏心轮,锲形部件为四个,分别与偏心四杆机构上的曲柄轴相联接,该播种机较好的解决了播种嘴被泥土堵塞的现象,但其依然在播种深度浅,播种的深度不可调整,播种时地膜撕裂严重,播种嘴内的残留泥土易造成空穴及较难清理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活塞原理,并将播种器及地轮用销轴活动联接在机架上搭方式,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不夹膜、带膜,易于维修,适用范围广,能够实现满穴播种,解决空穴问题,可调节播种深度的活塞式地膜覆盖农作物穴播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活塞式地膜覆盖农作物穴播机,包括机架、排种器、播种器、地轮、链轮、链条及播种器,链轮及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链条联接,在机架的上部安装排种器,排种器通过链条与地轮联接,播种器安装在排种器下部的机架上,其一侧开有进种口,通过曲轴联接在链轮上,播种器为底部呈锥形的中空的杆状,上部通过曲轴联接在链轮上,下部套装在通过销轴联接在机架上的定位套内,并在底部安装防堵器,在播种器内套装顶杆,顶杆上部通过销轴与曲轴联接。
所述防堵器由压片、压簧、销轴及固定片组成,压片为与播种器底部对应的锥形,呈弧形嵌装在播种器的底部的播种口内,压片上固定有长条形活动片,播种器的底部对应活动片开有条形开口,在活动片及播种器上分别安装固定片,在两固定片间安装压簧,同时活动片上固定安装销座,并与固定在播种器上的销座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
所述播种器安装在机架上后与水平线成6-15°夹角。
所述播种器底部倾斜的一面朝向机架的外侧或后侧。
所述顶杆及播种器与曲轴的联接在同一平形线上。
所述顶杆及播种器在曲轴上的的联接成一定夹角。
所述播种器前部的定位套一侧通过支杆安装压膜轮,并在压膜轮与定位套之间的支杆上套装压簧。
所述对称于链轮两侧分别通过曲轴安装2-16条播种器。
所述安装在链轮两侧分别通过曲轴安装2-8条播种器。
所述曲轴的各联接处均为铰接。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播种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播种器及顶杆与曲轴的联接示意图。
图中:1排种器、2、3、17链轮、4顶杆、5定位套、6播种器、7压簧、8压片、9压膜轮、10压簧、11地轮、12机架、13链条14曲轴拉杆、15销轴、16销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工程学院,未经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5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钵秧摆栽机
- 下一篇:一次性安全连体光纤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