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线路防盗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40843.6 | 申请日: | 1997-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58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M1/66 | 分类号: | H04M1/6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俊明 |
| 地址: | 43007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线路 防盗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器,即电话线路防盗器,它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电话已经成为人们通讯联络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如何防止盗用电话线路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目前,盗用电话线路的情况十分严重,给用户及电信部门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信部门制订了许多管理方法,但收效甚微。国内外也研制了许多种电话线路防盗器,其功能及构造虽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缺点是:不能防止拆线、串联等盗用方式,不能强行挂机,因而不能真正起到防盗作用,且有效控制距离较小,影响计算机自动测试,不符合终端设备入网标准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目前已有的各种电话线路防盗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设计一种全新的电话线路防盗器,它应能真正起到防止盗用电话线路的作用,扩大有效监控距离,在不改变电话机及程控交换机的软、硬件的前提下应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程控交换机和电话机,并且还应符合邮电部的终端设备入网标准,具备安装维护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话线路防盗器,它主要由信号编码卡和信号解码卡两部分组成,使用时信号编码卡安装在电话机内,信号解码卡安装在测量室的端子板上并与交换机相连,两卡通过电话线连接,利用信号编码卡产生的16KHz以上的高频信号作为联络信号,相互配合作用。
信号编码卡(即C卡)包括C卡电流传感器、C卡稳压电路、由单片机和数模转换芯片组成的信号产生模块、功率放大器等几个部分。具体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信号解码卡(即R卡)包括R卡电流传感器、R卡稳压电路、解码芯片及继电器等几个部分,具体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
使用时,按图3所示线路连接,不分A、B线:首先,打开电话机后盖,断开电话线,分别将信号编码卡的话线入脚与电话机的电话线插座相连,话线出脚与外线相连,电源脚接+24V的电源,关上后盖。
其次,在电信部门的测量室的端子板上,断开电话线,分别将信号解码卡的话线出脚接程控交换机来的电话线,话线入脚接外线,电源脚接电源,接线完毕,防盗器自动进入监控状态。
信号产生模块的功能如下:
在得到供电电源后,单片机电路(11)根据生产时设定的密码,产生数字信号,经数模转换电路(12)产生一个频率非常稳定的高频信号。
对于信号编码卡,在电话机正常使用时,电话线上的直流电流为一固定值,经电流传感器(5)检测后,其输出脚③为低电平,BG1截止,接+24V的电源脚经降压后,通过R2给C1充电,BG2逐渐导通,由稳压电路(8)稳压后,给信号产生模块(9)脚供电,单片机(11)产生数字信号,经数模转换芯片(12)输出高频信号(16KHz以上),送至功率放大器(13),经驱动放大后,由耦合器B1和C5耦合到C卡的话线入脚上。
当出现盗用线路时,电流传感器(5)检测到电话线电流的变化,其输出脚③为高电平,使BG1饱和导通、BG2截止,稳压电路(8)输出为0V,单片机、数模转换芯片无电源而不工作,此时无高频信号耦合到C卡的话线入脚上。
对于信号解码卡,不论是正常使用还是盗用电话线路,该线路均存在直流电流,此时电流传感器(24)的输出脚为低电平,BG3截止,BG4导通,接+48V的电源脚经降压,由稳压电路(27)进一步稳压给信号解码芯片(31)供电。若电话线上存在16KHz以上的高频信号,经信号解码芯片(31)解码,输出为低电平,D3截止,不发光,BG5截止,继电器J1不动作,常闭触点J1-1接通,使电话线路畅通。若电话线上没有16KHz以上的高频信号,则信号解码芯片(31)的输出为高电平,D3导通,指示有盗情发生,BG5导通,使继电器J1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即强行挂断电话线路。在挂机状态,由于电话线上没有电流,电流传感器(24)的输出脚的输出为高电平,BG1饱和,BG2截止,稳压电路(27)输出为0V,BG5截止,继电器常闭,保证线路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08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人婴儿车
- 下一篇:净化剂投加快速混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