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接传动高把油锯无效
| 申请号: | 97239747.7 | 申请日: | 1997-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209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30 |
| 发明(设计)人: | 薛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生明 |
| 主分类号: | B27B17/00 | 分类号: | B27B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4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传动 油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业采伐作业使用的高把汽油动力链锯(简称高把油锯),特别是直接传动的高把油锯。
目前各国林业采伐、造材及打枝等作业使用的油锯分为减速箱传动的直立式油锯(高把油锯)和直接传动的整体转动式油锯(矮把油锯)。世界上现在采用高把油锯的主要是中国、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操作者使用高把油锯可站立伐木而不必弯腰,能够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伐根高度,由于操作者视野宽阔,有利于安全操作,特别适合东北林区等坡度平缓、面积广阔的林区使用。我国生产的BG33型和051系列高把油锯与国外同类产品基本结构相同,包括发动机、传动机构、锯木机构和操纵装置。在传动机构中都有减速装置。传动形式为:发动机→离心式离合器→减速器(一对园锥齿轮)→链轮→锯链。在这种结构中,链轮固定在被动减速齿轮轴上。之所以采用减速机构,是由于在六七十年代,受发动机功率及锯链强度的限制,要求锯链速度不能过大。用园锥齿轮减速,一是将发动机的高转速变为工作需要的低转速;二是使减速箱及相连接的锯木机构的相对位置改变到任意角度,都能保证被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正常啮合,以适应伐木、造材作业的不同位置锯切要求。近些年来,随着发动机功率的显著提高,导板和锯链的材料及制造工艺不断改善,锯链切削速度已从低于10m/s提高到15m/s以上,因此,已经可以实现动力直接传动的方式,取消减速器,提高切削速度,减轻油锯重量。但是,由于未能解决去掉减速箱后采伐和造材互变工作位置(相差90°)的转向问题,高把油锯的基本结构一直没有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高把油锯切削速度低、结构复杂、重量大、成本高、维修费用大以及转向卡箍连接不可靠,操作不方便,工作中常因意外脱离造成零件损坏,人员损伤等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直接传动,转向灵活,重量轻,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高把油锯。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以小型汽油发动机、曲轴、离合器、链轮、导板及把手为基本结构,而将链轮装在固定于曲轴输出端的离合碟键槽上,链轮与离合碟之间形成滑动配合,实现了动力直接传动,并且方便更换链轮及调整链轮与导板的相对位置。联接板固定在曲轴箱端面上,导板固定在联接板上,起到了连接锯木机构的作用。由转向座、转向板及压盖经紧固螺钉连接组成转向机构,取代了转向卡箍的作用。转向座一端与联接板、转向板与把手之间分别固定,发动机通过联接板与转向座连为一体,转向座与转向板用定心螺钉固定,转向板上设有对称的两个90°圆弧孔,调整紧固螺钉,发动机与把手之间可在0°~90°范围内转向,满足伐木与造材打枝作业的不同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泵的接油嘴与固定在联接板上的润滑油箱相接,出油嘴通过油管与导板相通。按下泵杆,出油口打开,机油泵入导板槽内,松开泵杆,接油嘴打开,润滑油箱中的机油进入机油泵中。如此往复,供给锯链导板必须的润滑油,以延长锯链导板的使用寿命,独立设计的机油泵更换方便,成本低廉。
与带减速箱的高把油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动力直接传动提高了锯链速度和切削效率,以目前最高链速的BG33型高把油锯为例,带减速器在7000r/min时链速为11.6m/s,变直接传动后链速可达18.5m/s。②取掉减速器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油锯重量,仅这部分就可使油锯制造成本下降约20%。③链轮与离合碟滑动配合,既便于调整链轮与导板间的相对位置,又方便更换,降低维修成本。④转向机构安全可靠。发动机在运转中就可改变工作状态(0°~90°之间转向),避免了带减速机构的油锯转向时必须停机,运转中连接卡箍易脱落而造成的零件损坏甚至人身损伤。⑤简化结构后,油锯重心布局更趋合理。⑥整体式手动机油泵供油率可达到100%,泵体磨损后易更换,成本非常低,而带减速箱的高把油锯机油泵出油率约为80%多,与减速箱组装一体的机油泵磨损后需要更换减速箱体,两者的成本比为1∶30。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
图1,传动示意图
图2,传动件装配示意图
图3,离合碟及链轮图
图4,转向机构示意图
图5,手动机油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生明,未经薛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9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钱币检测及其储钱装置
- 下一篇:家用万能榨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