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逆渗透纯水机用的前置拦污过滤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36167.7 | 申请日: | 1997-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6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林;王士海;吴光远;周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林;王士海;吴光远;周志慧 |
| 主分类号: | B01D61/04 | 分类号: | B01D61/04 |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星 |
| 地址: | 22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渗透 纯水 前置 过滤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定期清洗的自来水过滤装置,特别是一种根据不同地区的自来水水质采用不同的过滤(净水)材料,而过滤材料可无费用进行定期清洗的过滤装置。属于水净化过滤技术领域。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利用逆渗透原理制成的小型家用或办公室用R.O.逆渗透纯水机(产水量为24加仑/日、25加仑/日、50加仑/日、70加仑/日),一般采用五级一次性过滤方式来完成水质净化过程,即粗滤芯(用PPF--聚丙烯喷丝棉滤芯)、活性碳滤芯、PPF滤芯、RO逆渗透膜、后置活性碳滤芯等五级过滤,使过滤的水质达到生饮的卫生标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不尽人意,自来水水源构成不同(地表水或地下水),地表水水中的不溶物含量高(如上海地区高达400~500PPm)、地下水中的Ca+、Mg+离子含量高,使用这种五级过滤的逆渗透纯水机将在很短的时间使粗滤PPF滤芯等堵塞(据使用试验:上海和北京地区平均1个半月即堵塞),为了继续使用,必须更换滤芯,使产水运行成本增高,给使用带来了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售的家用和办公室用R.O.逆渗透纯水机相配套的前置过滤器,根据不同地区的自来水水质(软水、硬水等)采用内置不同的过滤(净水)材料,其特点是内置过滤(净水)材料可不花费用进行定期清洗,以延长纯水机各级滤芯,尤其是PPF滤芯和RO逆渗透膜的堵塞更换时间,从而减少产水的运行成本,给使用带来了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一种过滤器筒,过滤器筒内设有用滤料袋包装的滤料。过滤器筒上设过滤器上盖,过滤器上盖上设出水管接头,滤料袋设在过滤器筒内的挡料滤水板上,挡料滤水板搁在过滤器筒内壁的凸台上,挡料滤水板上设滤水孔,挡料滤水板与过滤器筒内底面之间是空腔。空腔壁(过滤器筒壁)上设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下方还设排污阀。出水管接头接纯水机的进水口,进水管接头接自来水龙头。根据水质不同滤料可以采用石英砂、铁锰砂、离子交换树脂、沸石、麦饭石、分子筛、微孔陶瓷、金属合金屑等,或它们的混合物,以达到不同的过滤(净水)目的。如自来水水源为地表水(河水等),滤料可采用石英砂、沸石等,若水管内水锈严重,滤料可采用石英砂和铁锰砂的混合物,以便在石英砂滤除水中的污泥等不溶物时,将水锈的二价铁离子与铁锰砂反应形成三价铁离子沉淀物的滤除。如自来水水源为地下水,滤料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以改变硬水为软水,大大减少纯水机各级过滤芯的堵塞机会,延长滤芯的堵塞更换时间。这种过滤器筒中的滤芯不需要更换,只需周期性清洗即可,清洗方法简单,如滤料为石英砂等时,只需周期性的将滤料袋从过滤器筒中取出,在清水中晃动并辅以毛刷洗刷,清洗完毕再将滤料袋置入过滤器筒中,就可继续使用。再如滤料为离子交换树脂时,只需周期性的将滤料袋从过滤器筒中取出,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晃动并辅以毛刷洗刷,就可使离子交换树脂活化再生,清洗活化完毕再将滤料袋置入过滤器筒内,又可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免除了更换过滤芯的费用,减少了产水的运行成本,方便了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筒内在开孔挡料滤水板的下面设一横置的上置式进水滤器管,该管与进水管接头固定连接。上置式进水滤器管的下部设若干管孔。由于设置了上置式进水滤器管,使沉积于污物腔内的污物不会进入滤芯,起到了延长滤料袋内过滤(净水)材料的清洗周期和延长纯水机各级滤芯堵塞更换时间的双重作用。此外,由于水从滤料袋下面进入,从滤料袋上面的出水管出去,使水均匀地由滤芯中通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是本实用新型纯水机前置过滤器的基本结构筒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林;王士海;吴光远;周志慧,未经王志林;王士海;吴光远;周志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6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