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状长度调节自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36110.3 | 申请日: | 1997-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942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唐宪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宪法 |
| 主分类号: | A44B11/00 | 分类号: | A44B11/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03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状 长度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带子长度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全塑件构成的带有自锁功能的长度调节器。
在安全帽或头盔之类的器具上都有联接带或称帽箍,其作用是将头盔等稳定、可靠、安全地紧固在使用者头上。在现有的帽箍中均有金属紧固螺钉及金属弹簧,一旦有重物碰撞头盔,就很难避免金属件对头部的威胁。并且,其所用的调节装置靠摩擦力锁紧,当外加作用力大于摩擦力时,便会自行松脱,影响锁紧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在国外已开始使用全塑件的调节装置,如美国MSA公司,但其结构须用高频焊接联接,并且,其仍依靠摩擦力锁紧,容易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利用全塑件及棘轮机构来制作带状长度调节自锁装置的方案,以克服可靠性、安全性低等问题。
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相互联接的内盖与壳体、及位于其间的转轮,旋钮与转轮联接,棘轮位于旋钮与转轮之间,棘轮与转轮间放置弹性件,在旋钮的中部有一个中间带弹性槽的柱体,柱体端部为弹性倒钩,在柱体周围的旋钮上有平面棘齿;转轮的一端有齿轮及齿轮盘,另一端为较长的外花键、其内部有锥形孔,旋钮上的弹性倒钩与锥形孔的内壁配合,在齿轮与花键的接合处有台阶,棘轮内有内孔,其内壁有内花键,棘轮利用该内花键与转轮上的外花键啮合,在棘轮的一端有三角齿,另一端有可以与旋钮上的平面棘齿相配合的端面棘齿,弹性件为一有开口的蝶形簧片,该簧片的大端与套在转轮的外花键上的衬圈接触,并位于转轮上的齿轮与外花键的台阶处,簧片的下端与棘轮的端面接触;壳体上有圆形凸台,在该凸台的端部内壁有三角齿,该三角齿与棘轮上的三角齿啮合,在内盖上有可以嵌入旋钮上的弹性槽内的凸销;在内盖上有凸起的柱脚,在壳件上有可以与该柱脚配合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整个调节自锁装置中全部采用塑料件,避免了过去的装置中所含有的金属件,因而,即使所戴头盔被击碎,也不会有金属利器损伤头部,提高了安全性。其次,利用旋钮、棘轮与转轮结构的相互配合来制作该装置后,调节与自锁均由圆柱齿轮与端面齿轮来实现,与原来的摩擦方式相比,可靠性较高,不会出现因外加作用力过大而使帽箍自行脱落的情况。第3,本专利所用结构均为接插件,安装时,不用高频焊接,因而组装与拆卸时都相当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为图1中A-A视图的放大图。
图3为图4的B-B视图。
图4为转轮结构图。
图5为图4的C-C视图。
图6为图7的仰视图。
图7为棘轮结构图,是图6的D-D视图。
图8为旋钮结构图,是图9的E-E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壳体结构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弧形的内盖8与壳体2利用联接在内盖上的8个柱脚3与壳体上的8个孔相互配合联接。在壳体2上有中空凸台28,在其内壁端部有三角形内齿29,两根分别带有为锯齿4的直带5、9穿入其间,转轮7的齿轮端也位于其间,其齿轮15与锯齿4啮合,在转轮的齿轮端有齿轮盘13,转轮的另一端为较长的外花键17,该花键端伸出壳体2的凸台28、转轮7的内部有孔,该孔的两端分别为圆柱形孔,中部为锥形孔16,在锥形孔16与齿轮端的圆柱形孔接触处形成带尖角的台阶14,在外花键17与齿轮15的接合处也有台阶22,在内盖8上的凸销6。
旋钮1的中部有柱体27,柱体内部有弹性槽25,端部形成弹性倒钩26,将该柱体插入转轮7内部的孔内后,其倒钩26正好被锥形孔16处的尖角形台阶14卡住,使旋钮1被定位,内盖8上的凸销6嵌入弹性槽25内,以避免弹性倒钩26轻易地从锥形孔16内脱出。在柱体27周围的旋钮底面有平面棘齿23,26,旋钮1的外壁罩在壳体2的凸台28外。
棘轮12的一端为平面状,另一端为端面棘齿20,该端面棘齿与平面棘齿23的啮合,棘轮12的内孔18的内表面为内花键21,棘轮利用该内花键套在转轮7上,与转轮的外花键啮合,使棘轮与转轮间只能作上、下相对移动,棘轮12的平面端有三角齿19,安装时,该三角齿19可与壳体上的三角齿29啮合。
在棘轮12的平面端有空套在转轮的花键外的带开口的蝶形簧片11,该簧片的另一端较大,与同样空套在转轮花键外的衬圈10接触,该衬圈位于转轮的台阶22处,在蝶形簧片11的作用下,棘轮12的端面棘齿20紧贴在旋钮1的平面棘齿23处。
当旋转旋钮1作圆周运转的同时,旋钮1内的平面棘齿23的斜面推动棘轮12的内花键21在齿轮7的外花键17上作轴向滑移,并压迫蝶形簧片11,平面棘齿23与端面棘齿20的齿高大于棘轮与壳体上的三角齿宽,因此,棘轮12在滑移过程中,其外圈的三角齿19与壳体2上相啮合的三角齿29逐渐脱离后,棘轮12在与旋钮棘齿的继续推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转轮转动,转轮上的齿轮再带动与其啮合的直带移动,实现调节长度的目的。由于蝶形簧片的作用,在棘轮三角齿19与壳体三角齿29相互转过一个齿后,棘轮又重新回落,棘轮与旋钮上的棘齿又相互啮合。同时棘轮一端的三角齿又与壳体上的三角齿啮合,使转轮、棘轮与旋钮在无一定外力的作用下即在不使旋钮转动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运动,从而实现了自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宪法,未经唐宪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6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射灯具的滤光罩
- 下一篇:金属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