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净化臭氧加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35023.3 | 申请日: | 1997-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90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梁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映华 |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衷诚宣 |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净化 臭氧 加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对净化水加入臭氧进行杀菌消毒的装置。
现市场销售的净水装置包括有净化、矿化、磁化水质的功能,但这类水质由于不能消除细菌和病毒而不能未经煮沸而直接饮用。中国专利ZL95244285.X的民用饮用水净化臭氧加入装置,提出了能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含有大量臭氧的常压气体加入到一般净水装置流出的净化水中进行杀菌消毒,使之可以不经煮沸而直接饮用的装置,它既节约能源又降低设备成本。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下列问题:
1.设有臭氧管的支管下端联通部和套管的下部连接,即联通部处于接近套管喉部的较低位置,当由于水中的钙镁离子沉积阻塞,使倒锥形喷管的出水不能顺畅地经套管喉部的孔洞流出,水会从支管下端联通部经支管冒出而进入臭氧管,臭氧管即会遭破坏;
2.套管的喉部正对倒锥形喷管的喷口处为一平面,喷口喷射出的水流冲击此平面形成飞溅状态,致使喷口至喉部孔洞的水流不畅,也因此而易造成此处沉积。
3.倒锥形喷管的收缩段较短,流动阻力较大,影响臭氧输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水净化臭氧加入装置,它能避免水渗入臭氧管而破坏臭氧管,并使喷管至臭氧混和腔流动全过程流动顺畅,臭氧加入效果改善。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水净化臭氧加入装置的支管下端联通部连接在套管的上端远离喉部的联通口,套管的下端喉部呈倒锥形,倒锥形喷管的收缩段起自套管的联通口至套管的喉部。
本实用新型支管联通部位置较高,远离套管喉部,即使水流有不通畅现象产生,由于其高位而水不会渗入臭氧管,且多种结构措施均能减少流程中沉积,因而本实用新型能确保臭氧管可靠工作而不受损;套管喉部的倒锥形结构;使喷管射流和抽吸臭氧的气流得到良好配合,且能防止钙镁离子的沉积造成流动阻塞;加长的喷管收缩段,使水流阻力减小而获得较大的喷射能量,加强对支管内臭氧的抽吸能量,从而使添加臭氧的功效得到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净化臭氧加入装置纵剖视示意图。
参照图1,水净化臭氧加入装置包括有倒锥形喷管1、混和段2、套管3、支管4、臭氧管5以及振荡电路、变压器。倒锥形喷管1设置在套管3内,其上端以管路连接净水装置,喷管1具有较大长度的收缩段,即上端口直径逐渐缩小直至喷口11,该收缩段起自套管3的联通口,直收缩至套管3的喉部31处的喷口11;喷口11正对混和段2的孔洞21;套管3的下端设倒锥形的喉部31,喉部31和喷管1的收缩段下端部相互配合对应,形成良好的抽吸功能,喉部31下端连接混和段2;支管4下端的联通部41连接在套管3的上端联通口32,即联通部41远离套管3的喉部31,支管4的上端设臭氧管5,臭氧管5采用常规的小型结构,并联接振荡电路和变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映华,未经梁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5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燃烧炉
- 下一篇:使手写邮政编码规范化的信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