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铅锤指示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31245.5 | 申请日: | 1997-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97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叶重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重凯 |
| 主分类号: | G01C15/10 | 分类号: | G01C15/10 |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铅锤 指示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量测垂直角度时更为正确,且使用更为方便的铅锤仪结构设计。
铅锤为土木工程或装潢工程时常使用来量测垂直角度的工具。传统的铅锤是在一制成锥形的重锤上端紧绑一绳索,使用前,直接将绳索一端固定于一处,并使重锤以其自重呈自然状态,因而得以使绳索保持在垂直角度而获得所需的量测,此种传统的方法固然实用,但对于需量测的高度较高时,则必须牵引较长的绳索,操作较为不便,且过长的绳索亦容易造成晃动,进而影响量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传统铅锤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良,提供一种雷射铅锤指示器,是在内部具有雷射产生器的本体上端设置一短绳索,使该绳索固定于一处且使本体呈自由状态时,可令雷射产生器自动向下射出一雷射光束至地面上,可精确地量测出该绳索上端与地面上的雷射光点间的垂直角度,并可据以缩短绳索长度而避免过度晃动,提高测量准确性且操作上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雷射铅锤指示器,包括有:
一导电外壳,其一端形成有一开口;
一绝缘体,是覆设于上述导电外壳的内壁面,并于该绝缘体的底面设有一贯穿孔,藉由该绝缘体的内空间可供放置电池;
一负极导电块,是固设于上述绝缘体的内底面,且其相对于上述贯穿孔方向的一端设有一凹部,相对于该凹部的另一端设有导电弹簧;
一活动导电件,是设于上述的绝缘体的凹部内,其对应于上述贯穿孔的位置设有一可穿出该贯穿孔的导电柱体,并于该导电柱体的端部设有一绳索;
一导电罩壳,是组合于上述导电外壳的开口端,使其与导电外壳可彼此导电,并于其一端设有一洞孔;
一电射产生器,是设于上述的罩壳内,使容置于绝缘体内的电池正、负极可分别接触于该雷射产生器的正极导电块与导电弹簧,且该电射产生器的光源孔对应于上述罩壳的洞孔。
所说的导电罩壳与导电外壳是藉由螺纹锁合并彼此可导电。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雷射铅锤指示器,其工作原理结合其结构叙述如下:该指示器是在一导电外壳内壁面设有绝缘体,该绝缘体的底部设有一负极导电块,使负极导电块与导电外壳之间藉由绝缘体阻隔,该负极导电块底端所设的凹孔内设有一具有导电柱体的活动导电件与一压缩弹簧,且使该导电柱体穿过绝缘体底面所预设的贯穿孔,并与导电柱体端设置固设有一绳索,藉由该压缩弹簧使得导电柱体在自然状态下恒保持与导电外壳不接触的状态;该绝缘体内可置入电池,并与导电外壳端部所设的开口组合一导电壳罩,使得导电外壳与导电壳罩彼此可导电,该导电壳罩内设有雷射产生器,且对应该雷射产生器光源孔的导电壳罩位置设有一洞孔;使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触于该雷射产生器的正极导电块与上述的负极导电块,据以当固定绳索而使其他元件组成的本体呈自由状态时,得以藉由本体的重力下降而使活动导电件的导电柱体向上接触于导电外壳的底面,进而使雷射产生器所产生的雷射光束由导电罩壳的洞孔射出,而将本体向上提起时,则藉由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于活动导电件而脱离与导电外壳的接触,使雷射产生器断电。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形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详细结构图且雷射产生器未导电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雷射产生器已导电并射出雷射光束的平面动作图。
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激光铅锤指示器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重凯,未经叶重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1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