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带机双电机均转矩自动转换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7230645.5 | 申请日: | 199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3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义;张海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义 |
主分类号: | H02P7/36 | 分类号: | H02P7/36;H02P7/74 |
代理公司: | 煤炭工业专利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金云 |
地址: | 155131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带 电机 转矩 自动 转换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炭胶带输送机的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双电机串级调速装置。
目前煤炭生产的主要运输设备--胶带输送机,其电力拖动系统大部分是采用交流电机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该系统有开环运行和闭环运行两种运行方式,经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闭环运行状态下反馈参数点较多,导致同步范围不宽,抗干扰能力差,受环境条件、气候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性能不稳定,与煤矿生产的实际条件不相适应,甚至闭环不能工作。而开环运行最突出的问题是双机的电流相差很大,甚至达到50%以上,导致电机转子回路中的可控硅快速熔断器因过流经常被击穿和损坏。二是在闭环运行时,速度的变化是由操作人员旋转速度给定电位器旋纽的速度来决定的,如果操作人员失误,就会造成过流、高压电网波动等事故。三是在闭环运行状态下,串级调速不能转为异步运行,不能相互转换,更不能自动相互转换,因此功率因数很低,造或系统效率很低。目前也尚未发现这种装置问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在闭环运行状态下,反馈参数点较少的胶带机双电机均转矩自动转换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设计一种在闭环运行状态下,速度给定后,速度上升或下降的变化为自动控制的胶带机双电机均转矩自动转换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设计一种串级调速与异步运行自动转换的胶带机双电机均转矩自动转换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胶带机双电机均转矩自动转换控制器,与可控硅串激调速系统相连接,主要包括外壳和置于其内部的电路板及组装在电路板上的控制回路。其特点是控制回路为双电机电流平衡调节回路,主要包括稳压电源、差动电流信号比较器回路、1号信号放大器回路、2号信号放大器回路。稳压电源WYDV有四个接点,即01、02、03、04,02点接地,01至03点为±15伏,04至03点为2伏。电源接点01和03之间连接有差动电流信号比较器回路。1号信号放大器回路与2号信号放大器回路完全相同,两者串联后与差动电流信号比较器回路并联。
差动电流信号比较器回路由分压回路、两个桥式整流回路及π形滤波回路构成。分压回路中的电阻R41、R42、R43依次串联后,其一端与电源接点01相连,另一端与电源接点03相连。两个桥式整流回路及π形滤波回路为1号桥式整流回路及π形滤波回路和2号桥式整流回路及π形滤波回路。二者完全相同(分别取1号电机和2号电机的转子电流信号)且分别与分压回路中的电阻R42相并联。1号桥式整流回路的初级线圈上串接有继电器4DJ的常开接点和1号电机转子电流感应信号的接点033.033′,次级线圈为完全相同的两个,一个由二极管D45、D46、D47和D48组成桥式整流回路,其输出端串联有电阻R43,另一个由二极管D49、D50、D51和D52组成桥式整流回路,其输出端串联有电阻R44。电阻R43和R44并联后与π形滤波回路相连。π形滤波回路由电容C20、C21、二极管D53、D54、电阻R46组成,二极管D53、D54反向并联并与电容C21、并联后,其一端与电阻R46串联后与电容C20并联后连接在电阻R43和R44之间,其另一端与信号放大器回路中的可调电阻W6相连。
2号信号放大器回路由运算流大器回路,稳压回路和功率输出回路构成。
运算放大器回路由运算放大器iC4,电阻R49、R50,R56,电容C23,可调电阻W6构成。可调电阻W6一端与形滤波回路相连,另一端与电源接点02相连。电阻R49的一端与电源接点02相连。运算放大器iC4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四个接线端子,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49的另一端和可调电阻W6的滑动端相连,四个接线端子,其中有两个分别与电源接点01和03相连,另外两个接线端子连接有电容C23,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出端与电阻R56相连接,电阻R56的另一端与稳压回路中的三极管BG23的基极相连,电阻R50的两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义,未经张国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0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净鞋机
- 下一篇:天然气输送压力、流量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