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7229539.9 | 申请日: | 199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6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勃·G·马丘;陈翔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9 | 分类号: | H01R9/09;H01R23/7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容纳具有低插拔力且在插接电路板时不会刮伤电路板的端子的连接器。
电路板在处理高速、高频的信号时,为防止静电荷蓄积在电路板上,在传输信号的接触垫之间设有能接地的接触垫,藉电路板插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将静电荷排放。在已知的公开技术中,插接此种具有接地功能的连接器,其接地端子多以冲压下料的方式制成,如美国专利第5,026,292及5,051,099号以及台湾专利申请第79109775及80208341号等,其共同缺点都在于接地端子与电路板接触的区域为冲压下料过程中产生的切断面,会将电路板刮伤造成电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电子元件的操作性能。此外,这种已知端子没有预负载结构,因此在电路板插入连接器时必需克服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产生的正向力,插拔电路板时要花费较大的力量,更易造成对连接器或电路板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所容纳的端子与电路板的接触区具有平滑表面,不但可引导与电路板接触,还可防止电路板被端子刮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连接器,插接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及数个端子,所述绝缘壳体设有数个端子孔并收纳相应的端子,所述端子为金属材料一体弯折成型,它包括:基部,其为一长形金属片,具有第一、第二端缘及至少一第一卡固区;焊接部,从所述第一端缘朝离开所述基部方向延伸设置;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端缘朝离开所述焊接部方向延伸设置,其上还设有第二卡固区、接触区及抵靠区。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提供具有预负载效果的端子,能保持端子与电路板间适当的接触力,降低电路板插拔力使其易于插拔,且不会刮伤电路板,延长电路板寿命,电连接可靠,电传输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地端子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地端子装设于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首先,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10的结构,该端子10为一高密度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其由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制成,其主要可区分为三大部分,基部12、焊接部14及接触部16。其中基部12大致呈长方形片状,其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22及第二端面124,于基部12纵长方向两端相对弯折一适当角度形成第一卡固区126,该第一卡固区126侧缘设有倒刺1262可卡固于高密度连接器的绝缘壳体(未图示)。焊接部14从基部12第一端面122向下延伸出。接触部16从基部12的第二端面124两端朝焊接部14相反方向分别延伸设置,其靠近基部12附近处设有第二卡固区162,该第二卡固区162侧缘上也设有倒刺1622用以同样地卡固于高密度连接器绝缘壳体内,当接触部16从基部12两端延伸一段距离后朝基部12方向向内向下弯折形成一段强化凸弧部164之后,再形成具凸形平滑曲面的两相对接触区166,并且在接触部16的自由端形成相对的抵靠区168。
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端子10组装于高密度连接器99的绝缘壳体20的实施例,该绝缘壳体20具有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24、插接槽26及数个端子孔28,其中,插接槽26用以提供与电路板(未图示)的插接,该端子孔28贯穿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4并且在插接槽26两相对壁面262上形成开口282,每一端子孔28用以收容信号端子30及接地端子10,端子10、30的接触区166、366突出于开口282并与插接电路板的接触垫(未图示)构成电及机械接触。在绝缘壳体20的插接槽26和底部264与两端子孔28间形成一抵靠块266,用以抵靠接地端子10的抵靠区168达到预负载效果,使接地端子10具有良好接触力并使电路板易于插拔。接地端子10上的第一卡固区126及第二卡固区162上所设置的倒刺1262和1622,可与端子孔28以干涉方式配合组装,焊接部14突出于绝缘壳体20外,配合连接器99装设并焊接至基板上(未示)。
此外,本实用新型端子10将金属材料以冲压弯折方式一体成型制成,因此,端子10的接触区166为平滑接触面,不但能够导引电路板顺利插入,不会刮伤电路板,电接触确实,传输稳定,并且能延长电路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95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