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滴输液自动停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28323.4 | 申请日: | 1997-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3060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正统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滴 输液 自动 停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点滴输液自动停止装置。
传统的点滴输液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插设连接点滴瓶的输液管1,输液管1的终端1A接设一个注射针2,以刺穿人体皮肤至血管进行点滴液的传输,其靠近承接点滴液上端1B设有一个储液筒3,供点滴瓶4内引流的药液先储存缓冲,继而向下传输,其在输液管中段设一个通过辕子5A控制流量的手动开关5,当点滴液快输完或欲更换药液前,用手操作辕子5A将输液管1迫紧中止药液流通,使用这种输液装置为患者进行输液时,必须由家属或护士随侍在旁监视、照看,一不注意,点滴液打完而未将手动开关关闭时,点滴瓶上方的空气就会通过输液管打入人体中,从而造成输液者身体不适和危险,这种输液操作给家属和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滴输液自动停止装置,其可控制点滴液在输完前自动关闭输液管上端通路,阻止空气进入,达到安全点滴输液的效果,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不致加大医疗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点滴输液自动停止装置,包括接设点滴瓶的输液管,其接设点滴瓶的一端设一个较大内径的供点滴药液陆续缓冲储置的中空储液筒,另一端接设一个将点滴液注入人体的注射管,其中段夹设一个手动操作控制点滴液流速的流量调节开关,所述储液筒底端与输液管接合处形成一个锥形内孔,其轴向以可由点滴液漂浮支撑方式枢设一个阀体,阀体底端径向收缩成一个可与锥形内孔圆径对合气密的阻挡部,所述阀体用无毒胶材制成,其最大外径与储液筒内径保持滑动配合,其顶端内凹设成一个杯状的供适量点滴液承载的收容空间,所述阀体底端轴向向下延伸成一个导引向下穿设锥形内孔的细杆部,所述阀体的杯状收容空间周围顶侧可凹设数个供点滴液流经的细小穿孔。
本实用新型点滴输液自动停止装置储液筒中阀体的设计,在点滴液用完时,因承载其漂浮高度的浮力会变小,使阀体下降到达下方锥形内孔位置,储液筒下端接近锥形内孔的内部保存的点滴液,自动将锥形内孔气密封闭,阻止了点滴瓶内的空气进入,从而达到自动停止输液的作用,且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叙述实施例:
图1为传统输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组合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放点滴液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点滴液的动作示意图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点滴输液自动停止装置,包括点滴瓶10、输液管20和注射管30,点滴瓶10与传统产品相同,其内部承装药液,如葡萄糖液、生理食盐水等,瓶口11用铝箔纸真空封合,瓶身底部设有悬吊元件12,以方便吊挂在高处,输液管20为不透气的软性管体,其一端21连接固设一个较大内径的中空储液筒22,储液筒22顶端封合固设一个盖体23,盖体23的顶端轴向向上凸设一个插接管部231,供刺穿点滴瓶10瓶口11的铝箔纸而将瓶内点滴液向下导引流入输液筒22内部作缓冲储置,以便适量向下流通,储液筒22的底端与输液管20接合处形成一个锥形内孔221,储液筒22内部活动枢设一个阀体24,阀体24用无毒胶材制成,该材料的比重约为0.93左右,通过适量点滴液支撑呈向上漂浮状态,其顶端向下凹设一个呈杯状的收容空间241,且在收容空间241周侧壁上凹设数个细小穿孔242,供收容空间241收容超过穿孔242高度的点滴液向外流出,其底端用中心实心材收束形成一个锥形阻挡部243,以供向下轴合锥形内孔221,如图3所示,使锥形内孔221圆径气密封合以阻断向下通路,为了使阀体24维持轴向升降位移方向的稳定性,在其底端向下延伸增设一个细杆部244,以居中导引限制,输液管20中段外径套设一个流量调节开关25,该流量调节开关25上枢设可沿一斜度轨迹移动调整的辕子251,以相对夹压其侧向的输液管20外径,使其内径变形达到调节控制点滴液在其中的流速,输液管20的另一端径向缩小成一个衔接端26,注射管30是采用与输液管20相同材料制成的软管,其一端31轴接固设一个注射针32,供刺入人体肌肤下的血管,另一端33固设一个接管部33,供输液管20衔接端26轴合衔接固定,从而可顺利将点滴液注射到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正统,未经陈正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83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星叠式电视接收天线
- 下一篇:微电脑巡视提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