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除壁面接合死角的辅助建材无效
| 申请号: | 97227868.0 | 申请日: | 1997-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15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世文 |
| 主分类号: | E04F19/02 | 分类号: | E04F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中和***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接合 死角 辅助 建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壁面接合死角的辅助建材,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于无尘要求的工作环境:如化学、医疗的实验室,食品工厂的生产车间等,籍以该辅助建材所产生的弧面设计,使墙壁面与天花板、地板的交接处、或墙壁与墙壁的交接处都不会产生不易清洁的死角。
现在使用的消除壁面接合死角的辅助建材,可分为如图1或图2所见的两种型式,其中图1所示为利用具有弧面造型的材料20直接用粘合方法粘接在墙壁30与地板40的接合处;而图2所示为在房屋装璜以前预先钉固一个具有弧面造型的基座21,再利用此基座上的凹处架设墙面而成。虽然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达到无尘室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现场施工中,却免不了产生以下问题:
(1)以粘贴方式施工虽然省事、省料,但是显得相当粗糙,尤其遇到墙面不整的情况时,该辅助建材可能无法完全与墙壁密贴,导致施工质量不良,且长久时间使用后,很容易发生脱落等现象。
(2)图2所示的基座21,虽然可以利用钉固方法使辅助建材较为牢靠,但是,其必须是在房屋未装璜前安装,对于已有的房屋格局就无法再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不受房屋装璜或其他因素影响的消除壁面接合死角的辅助建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一个可钉固于墙壁的基座和一个可与基座相互卡制结合的弧面座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基座具有一长条状的底框,从底框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一长条翼片,此两翼片分别平贴在墙壁与墙壁、墙壁与地板、或墙壁与天花板的接合处两侧;此外,基座底框的中央一体形成向上凸立两个互相对应的倒钩体,弧面座板则在底缘中央向下延伸两相背的钩体;当基座的两翼片籍钉子钉固在壁面时,弧面座板的下钩体即对应插设在基座的倒钩体,并使两钩体互相勾持,使弧面座板与基座结合。
其中基座的倒钩体的长度与翼片长度相同,成为长条状。
其中弧面座板下方的钩体长度也与基座侧钩体的长度相同,为条状。
其中在基座底框与两两壁面之间所形成的三角缝隙,可以填充以粘胶,以增强基座与壁面的粘合度。
其中填充的粘胶以硅胶为宜。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该辅助建材不仅方便施工,而且美观、牢固(钉子不外露),其中基座与弧面座板采用可分解、组合的设计,该基座可以方便施工,钉固于墙壁、或天花板、地板等适用地方,再籍与弧面座板互相对应的扣接机构,使本装置可随心所欲地选择施工环境,不用受到房屋装璜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由于弧面座板可以与基座分离,所以即使以后房屋搬迁,该弧面座板仍可拆下,只要搭配相同规格的基座即可重复使用,以节省材料和库存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
图1是现在使用的辅助建材使用状态图。
图2是另一种现在使用的辅助建材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主要包括有一个可钉固于墙壁的基座1和一个可与基座1相互卡制结合的弧面座板11,其中基座1具有一长条状的底框10,从底框10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一长条翼片101,此两翼片101分别平贴在墙壁12与墙壁12、墙壁12与地板13、或墙壁12与天花板的接合处两侧;此外,基座底框10的中央一体形成向上凸立两个互相对应的倒钩体102,该倒钩体102的长度与翼片101长度相同,成为长条状。另外,弧面座板11则在底缘中央向下延伸两相背的钩体111,该钩体111长度也与基座侧钩体102的长度相同,为条状。使用时先将基座10的两翼片101籍钉子112钉固在壁面12上时,利用弧面座板11的下钩体111对应插设在基座10的倒钩体102,使两钩体互相勾持,促使弧面座板11与基座10完全结合。如图4所示,在基座底框10与墙壁12及地板13之间形成三角地带,可以预先上胶14(如硅胶),以增强基座1与壁面的粘合度;同时也可以填补墙壁12与地板13之间接合的缝隙,且更可增强墙壁隔间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世文,未经陈世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7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