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糊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7227829.X | 申请日: | 199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104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利 |
主分类号: | H03K17/30 | 分类号: | H03K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糊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糊开关。
目前在科技上的线性论和数字论(0、1论)再加模糊论将使科技上升一个台阶。所谓0、1状态,其在小信号处理上较顺利,当升到一定能量后就不那么顺利了,就需要解决从0到1两个状态是怎样过渡的实质。在其过渡历程中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数字的,这可叫模糊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过渡状态,变消极为积极,顺利完成过渡的模糊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抗干扰、比较门限、调控、取量、变换和输出这几部分电路构成。抗干扰电路与调控电路相连接,调控电路分别与输出电路、取量电路、比较门限电路相连接,变换电路与比较门限电路、取量电路相连接,取量电路又与输出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若输入的是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经抗干扰滤波电路,再经调控电路后,得到所需要的特征信号送到输出端,可用于电冰箱启动器、电机起动器、消磁器、顿软开关调控器等。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现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框图,其中:(1)抗干扰电路,(2)输出电路,(3)调控/电路,(4)比较门限电路,(5)取量电路,(6)变换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干扰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控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比较门限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取量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变换电路结构图。
其中:R为电阻,C为电容,V为三极管,D为二极管,Ds为桥堆,L为电感。
如图1所示模糊开关是由抗干扰电路(1)、输出电路(2)、调控电路(3)、比较门限电路(4)、取量电路(5)、变换电路(6),这六部分构成。抗干扰电路(1)与调控电路(3)相连接,调控电路(3)分别与输出电路(2)、比较门限电路(4)、取量电路(5)相连接,取量电路(5)分别与输出电路(2)、变换电路(6)相连接,比较门限电路(4)又与变换电路(6)相连接。
如图2所示抗干扰电路(1)是由电容C1、电感Ls1、Ls2构成。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电感Ls1、Ls2,并作为输入端1、2接电源,两电感Ls1、Ls2的另一端为输出端3、4。
如图3所示输出电路(2)是由电容C2,电感L,电阻R1构成。电容C2,电感L,电阻R1三者为并联连接,其一端为1端,接抗干扰电路(1)的3端,另一端为2端,接调控电路(3)的1端。
如图4所示调控电路(3)是由电阻R7、电容C5和C7、双向可控硅V1、二极管D2构成。电阻R7和电容C7为串联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V1的一端及二极管D2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共同接到2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双向可控硅V1的一端,双向可控硅V1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接到1端,其1端与输出电路(2)的2端相连接,2端与取量电路(5)的2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利,未经吴文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7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