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透镜太阳能锅炉无效
| 申请号: | 97227525.8 | 申请日: | 199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168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家寿 |
| 主分类号: | F24J2/08 | 分类号: | F24J2/08 |
| 代理公司: | 玉溪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元富 |
| 地址: | 6531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凸透镜 太阳能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凸透镜式太阳能锅炉,属太阳能利用装置领域。
太阳能的利用对节约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近年来,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直接用于日常生活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多为吸热板式或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这类热水器不能供应开水或热蒸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开水及热蒸汽的需要。而直接利用凸透镜来聚焦太阳光,产生高温烧热锅炉的技术一直未得到开发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利用凸透镜来聚焦太阳光烧热锅炉、可为人们提供热水、开水、热蒸汽的凸透镜太阳能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凸透镜太阳能锅炉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由普通凸透镜(1)、将凸透镜支承于锅炉上方的凸镜支承机构、使凸镜与太阳保持同步运转(以保证凸透镜的焦点始终落于锅炉上)的同步运转机构、减少凸镜运转动力的平衡力机构(以便用较小的驱动力就可驱动凸透镜转动,并可减小凸镜支承机构的长度)、置于凸镜中心下方及凸镜支架转轴中心位置(使凸透镜的焦点落于锅炉上)的锅炉部分组成;凸镜支承机构包括上部带凸镜卡紧环(卡住并支撑凸镜)的凸镜支承框架(2)及与其下部铰连(使支承框架可绕其转动)的凸镜支架座(11);平衡力机构包括两个位于凸镜支承框架(2)两外侧且其上端两侧带滑轮(支承平衡绳并使其运动自如)的平衡框架(5)及机座(15)、4个相同的平衡重(14)及平衡绳(3),平衡绳(3)一端固于凸镜支承架(2)上部、并经平衡框架(5)上滑轮与平衡重(14)相连,平衡绳的长度须使凸镜位于正上方时,平衡重力为零(即平衡重落于地面或机座上);当凸镜支承框架(2)带动凸镜运动时,平衡重将对凸镜支承框架施加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拉力(当凸镜自东向西跟随太阳转动未超过最高点时,东边的两个平衡重落地,拉力为零,西边的两个平衡重对凸镜及其支承框架施加拉力;当凸镜运转超过最高点时,西边的两个平衡重落地,拉力为零,东边的两个平衡重对凸镜及其支承框架施加拉力),平衡凸镜的重力,减少凸镜支承框架的长度及其运转所须的动力;同步运转机构包括铰连于凸镜支承框架(2)两侧杆上的内行星齿轮(7)及固于凸镜支承框架(2)一侧杆上驱动内行星齿轮的普通机械发条式时钟同步动力传动机构(发条及齿轮减速机构等组成的普通大钟动力传动机构)或普通钟控(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定时器定时控制电机通断电,通过齿轮传动使凸镜支承框架转动一定角度)电动式同步动力传动机构(8)、固于机座(15)上并与内行星齿轮配合的外行星齿轮(6);锅炉部分包括球形炉体(9)及其炉座(13),连于炉体(9)下部并带供水阀门的进水管(12),连于炉体(9)上部并带安全阀、气压阀表、温度表的供气管(10)。凸镜支承框架(2)的两侧杆上部装有用于调节凸透镜焦距的螺纹套(4),拧动该两螺纹套可使凸透镜产生相对于锅炉体的运动,从而达到调节凸透镜焦距的目的,使凸透镜的焦点落于锅炉上。
当采用电动式同步动力传动机构时,还可在动力传动机构外壳上设置使凸镜支架运行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回到起始位置的限位开关(17)及控制同步动力传动机构通电启动进入工作的热继电器(16);凸镜支架运行到极限位置当时,限位开关被触动而使电机通电反转,使凸镜支架自动反向运行回到起始位置并停止工作;当热继电器(16)受到太阳照射时,其热敏金属极片将发热而接通电机电源,从而自动驱动凸镜支架运转。当采用机械式动力传动机构时,还可在其发条轴上设置风轮(18)、并同时设置将高气压从锅炉供气管(10)引向风轮的高压排气管(19)和设于支架座(11)转轴位置的连接活球(20),利用锅炉自身产生的高压蒸汽推动风轮转动而将发条上紧。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路示意图,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不限于附图所示。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家寿,未经李家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7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