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轴光摄影镜头无效
| 申请号: | 97227136.8 | 申请日: | 199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5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坚钊;江木金;刘世明;吴少雄;冯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B13/18 | 分类号: | 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福建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捷华 |
| 地址: | 350003***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近轴光 摄影 镜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近轴光摄影镜头。
如何拍摄犯罪现场上遇到的平面光滑或比较光滑物体表面疑难痕迹指纹,是长期以来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由于这类物体表面上的疑难痕迹在一般光照条件下往往反差微弱、分辨率低、难以发现,只有在配置的入射光垂直或近似垂直物面且亮度较强时,痕迹纹线才呈现较为清晰完整,在实际拍摄中,相机光轴与被摄物表面垂直,物距很近,侧面配光无法达到垂直或基本垂直物面的要求。在专利ZL94213306.4中公开的一种定向反射镜,其结构是在套筒的端部设有一能与相机镜头对接的接口,中部开设有一入光孔,套筒内设一与轴线成45°角的半透镜,籍以将垂直于套筒轴线的入射光反射成近轴光,但由于半透镜透射入的光线在套筒内形成多重反射,在一定距离内拍摄时,物面有反射物影像,并减弱了光强度,以上两方面因素均对成像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光从镜头内射出的近轴光摄影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近轴光摄影镜头的套筒端部装有接口、筒壁上开设有入光孔,其特征是套筒的另一端部设有一近摄镜组,入光孔处装设有一光通管,光通管内至少设有一透镜组,光通管的入光口朝套筒外侧,出光口设在套筒内侧近筒壁处,方向对着近摄镜组。使用时将其接口与相机镜头对接,入射光从光通管的入光口处射进,经光通管内透镜组将入射光扩束,再经近摄镜组照射到物体上。由于出光孔设在近筒壁处,仅占用相机取景器的长边框与镜头构成的圆缺处,不影响相机的正常取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光通管的出光口设在套筒的内侧近筒壁处,不占用相机取景及拍摄的空间位置;光从近摄镜头内射出,保证了射出光的近轴性和均匀度,减少亮度损失,增强了反差,成像更清晰;由于采用近轴光,能较快地从取景器上观察确定拍照的最佳效果,使用时操作简便。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三示意图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近轴光摄影镜头的套筒1端部装有接口2和开设有入光孔3,套筒1的另一端部设有一近摄镜组4,入光孔3处装设有一光通管5,光通管5内至少设有一透镜组6,光通管5的出光口7设在套筒1内侧近筒壁处,方向对着近摄镜组4,并紧贴在近摄镜组4的镜面上,防止镜面反射光进入相机镜头内。入光口8朝套筒1的外侧,在光通管5的入光口8处设有一光纤接口9,入射光可通过光纤引入。本实例提供的光通管5的入光口8的入射光角度接近平行于相机镜头的轴向。套筒1与接口2之间设有定位螺丝12,方便于将套筒1固定在一特定角度,使光通管的出光口7处于相机取景框的外侧,不至影响取景和正常的拍摄工作。实施例二:
参照图2,与上例不同的是光通管5的入光口8的入射光角度是垂直于相机镜头的轴向,此种结构需在光通管5内增设一全反射镜,全反射镜为平面镜10。全反射镜可设在透镜组的前端,也可设在后端,图中是设在透镜组的后端。
参照图3,与图2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全反射镜采用三棱镜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7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电源插头
- 下一篇:自动控制燃气红外线采暖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