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近视架无效
申请号: | 97225686.5 | 申请日: | 199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13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发明(设计)人: | 宋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路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生用防近视架,特别用于小学、中学、高中学生预防及防止近视。
现在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基本上为身体成长发肓期,身体的各器官基本发肓定型,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保健好眼睛及视力对其学生现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极为重要。学生时代(主要为小学、中学、高中)对其学生的视力定型、养成正确的读阅、写字姿势极为重要,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习时间长、课程任务量大、家庭作业多、相对学生的眼睛负荷较大,因而保健好学生学习期间的视力极其重要。目前对学生视力保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学生在学校期间由教师指导、监督学生正确的读阅、写字姿势。②由学生家长在校外学习期间纠正、指导学生的读阅、写字姿势。③由于长期的不正确读阅、写字姿势使学生视力减退时,根据视力情况配带眼镜来纠正保护眼睛视力。④通过一些其它硬件手殷来保健学生的视力。目前市场上还没能提供比较适合于学生学习期间使用、能够保健学生视力及养成正确的读阅、写字姿势的硬件(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防止学生学习期间引发近视的硬件(器械),通过长期佩带使用防近视架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阅、写字姿势,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学习期间因不正确的读阅、写字姿势而发的近视眼。
一种可以控制读阅、写字距离的防近视架,将它佩带于使用者的头部(上额或下额)可有效的预防眼睛近视,可养成正确的读阅、写字姿势,它由松紧带、支杆座、弹簧、备帽、支杆、夹帽及可调支杆组成,松紧带和支杆座连为一体用于佩带于使用者的头部(上额或下额)。支杆座、弹簧由备帽同支杆固定为一体,支杆上端为尖形,通常低于支杆座上平面,当支杆受一向上的力时、支杆上端压缩弹簧使其支杆上端尖部凸出支杆座上平面。支杆下端由夹帽同可调支杆夹紧为一体,可调支杆在支杆内孔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防近视架主要由松紧带、支杆座、弹簧、备帽、支杆、夹帽及可调支杆组成,松紧带和支杆座连为一体,通过此部分将防近视架佩带于使用者的头部(上额或下额),支杆座上平面同使用者的头部(上额或下额)表皮相接触。支杆座、弹簧由备帽同支杆上端固定为一体,支杆上端为尖形,支杆上端在支杆座及备帽孔内滑动配合、可移动一定距离、并靠弹簧力复位,正常情况下支杆上端尖部由弹簧力使其保持于支杆座孔内(低于支杆座上平面),当支杆受一向上的力时、支杆压缩弹簧使其支杆上端尖部凸出支杆座上平面。支杆下端由夹帽同可调支杆夹紧为一体,支杆内孔有一定长度,可调支杆在支杆内孔滑动配合,并有一定的伸出调节长度,从而通过松紧带、备帽及夹帽将防近视架各部件连接为一体。当通过松紧带和支杆座将防近视架佩带于使用者的上额时、支杆座上平面同使用者的上额表皮相接触,支杆及可调支杆指向使用者眼睛的前方(读阅物),通过调整可调支杆的伸出长度、相对控制使用者的读阅距离(眼睛到读物),来正确规范读阅距离及姿势,当其可调支杆下端触及读阅物时、可调支杆向回传递一个力,支杆上端压缩弹簧使其支杆上端尖部凸出支杆座上平面、刺激上额表皮来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当通过松紧带和支杆座将防近视架佩带于使用者的下额时、支杆座上平面同使用者的下额表皮相接触,支杆及可调支杆指向使用者眼睛的下方(桌面或写字物),通过调整可调支杆的伸出长度、相对控制使用者的写字距离(眼睛到桌面或写字物),来正确规范写字距离及姿势,当其可调支杆下端触及桌面或写字物时、可调支杆向回传递一个力,支杆上端压缩弹簧使其支杆上端尖部凸出支杆座上平面、刺激下额表皮来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将防近视架佩带于使用者的头部(上额或下额)时,可以实现控制、规范正确的读阅和写字距离,可养成正确的读阅、写字距离及姿势,可有效的预防和防止眼睛近视,且防近视架由松紧带、支杆座、弹簧、备帽、支杆、夹帽、及可调支杆组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松紧带2、支杆座3、弹簧4、备帽5、支杆6、夹帽7、可调支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路,未经宋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5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