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媒再循环满液式制冷机无效
申请号: | 97225366.1 | 申请日: | 199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2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富 |
主分类号: | F25B5/04 | 分类号: | F25B5/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陈永秀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媒 再循环 满液式 制冷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已有的制冷设备如图1所示,它由冷媒泵(11)将缓冲筒(12)中的液态冷媒(121)抽出并加压送至蒸发器(13)中进入蒸发制冷程序,而经由蒸发后的液态冷媒(121)则蒸发成为饱和液气态共存的冷媒(121)而重回缓冲筒(12)中,于缓冲筒(12)内上方处的气态冷媒(122)则经由缓冲筒(12)上方所固接的吸气管(123)进入压缩机(14)中对冷凝器(15)及高压储液筒(16)进行加压及冷凝之程序,则气态的冷媒(122)于冷凝器(15)中重新凝结成为常温液态冷媒,并储存于高压储液器(16)中,以待缓冲筒(12)中低温液态冷媒量不足时,其浮球阀(124)将自动开启以补足其液态冷媒(121)之不足。另于压缩机(14)的出口端及缓冲简(12)的底端处设一分支管至热交换器(17)的两入口端处,而其二出口端则分别接至高压储液器(16)的出口管(161)及吸气处管(123)处,而使得压缩机(14)出口处的高压高温气化冷媒得以与缓冲筒(12)内的低压富油液态冷媒进行热交换,进而使得压缩机(14)出口处的气态冷媒冷凝成为液态冷媒,并促使缓冲筒(12)内合冷冻油的液态冷媒经由热交换而气化分解成为气态冷媒及冷冻油,而此一液态油脂将进入压缩机(14)内并对之产生润滑的功效。
然而,此制冷设备虽可达其制冷之功能,却非为一设备简捷、维护简便、成本低廉及制冷效果佳之制冷设备,缘于此一设备中的器材元件过于繁杂、琐碎,而于此设备中即动用消耗电能之冷媒泵(11)及易故障的浮球阀(124)、膨胀阀(125)。且位于缓冲筒(12)内的低温液态冷媒(121)与同一缓冲筒(12)中较高温气态冷媒(122)势必进行热交换,而使得缓冲筒(12)中低温液态冷媒(121)的温度无法达到理想的低温标准。故而,当缓冲筒(12)中温度偏高的液态冷媒(121)进入蒸发器(13)后,其制冷的功效必将呈现冷度效果不彰的现象,冰冷设备中之冷媒则必须加倍运转循环,以达到所需的低温要求,此即为现有制冷设备之普遍严重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简便、制冷效果较好的冷媒再循环满液式制冷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缓冲筒、压缩机、冷凝器、热交换器、节流器、喷射泵、蒸发器,缓冲筒的低温气态冷媒出口端经吸气管接压缩机,缓冲筒的富油冷媒出口端接热交换器;压缩机的加压输出端接冷凝器;冷凝器的液态冷媒出口接热交换器和节流器,热交换器中经与部分高压侧常温液态冷媒热交换而吸热再蒸发的富油冷媒出口经吸气管接压缩机,而高压液态冷媒出口接蒸发器的底部;将高压冷媒降压并造成少量膨胀的节流器出口接喷射泵;喷射泵的喷嘴接蒸发器,喷射泵的引流口接缓冲筒;蒸发器的冷媒排出口接缓冲筒。
缓冲筒为一低压的液态冷媒及气态冷媒的混合储存筒。压缩机为一将缓冲筒内的低温气态冷媒以吸气管吸入、加压并送至冷凝器中。冷凝器为一将压缩机所送的高压、高温气态冷媒进行散热冷凝,而将气态的冷媒冷凝成为液态冷媒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去除已有冰冷装置中的冷媒泵,改以不消耗动能的节流器与喷射泵取代之,并改进了运作流程,将冷凝器冷凝后的冷媒,经由喷射泵与节流器的组合,经冷媒膨胀、降温至最佳低温状态后再将冷媒直接送入蒸发器中,以增加蒸发器于蒸发制冷时的功效性及效率,并于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所需的低温要求,且缩减压缩机的运转时数,达到节能的目的。
图1为已有制冷装置的结构配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射泵、节流器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配置图。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富,未经陈国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5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陷阱式捕鼠器
- 下一篇:有接地、电场屏蔽和挡潮层的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