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自动收线智能测长仪无效
| 申请号: | 97225058.1 | 申请日: | 199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860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希君 |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7015 黑龙江省牡***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自动 收线 智能 测长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井下作业既能自动收线快速测量管件长度,又能优化组配管柱的长度测算仪器。
目前在油田钻采井下作业中,对于井下管件长度的测算工作,通常都是使用钢卷尺由三人协作经重复测量、记录,之后再利用计算器、数据表对所测长度数据进行数据累计和人工配管柱计算,最后填报完井表过程来完成。这种原始方法存在测量误差大,测量工作量大,人工累计核算量大,测量时易夹尺,测算费工、费时以及很难准确配柱等问题。
对于以上作业难题,青岛半导体研究所和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曾协作研制过《油井电脑自动测长仪》,提出了整体管柱的测长方法,但这种方法只能解决井下整体管柱的测长问题,无法实施分段优化组配管柱作业。
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的专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操作方便,能自动收线快速精确测量管件长度,又能对所测管件长度数据进行分段优化组配管柱运算的长度测算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仪器壳体后腔内装有一个绕线辊,绕线辊内装有一个特制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的码盘轴与绕线辊端部空心轴柔性连接,在绕线辊的外周固定并规则缠绕测线,在仪器壳体后腔上部装有一个归线背辊紧靠测线,测线的拉动端通过测线刮油密封组件在仪器前端引出限位牵引。在仪器左中腔装有一个条盒齿圈组件与后腔的绕线辊齿轮传动,在条盒齿圈发条弹性力作用下,绕线辊始终处于绕线回拉状态。当拉动测调卡钳带动测线拉动测量时,测线驱使绕线辊带动码盘轴同步转动,由特制光电编码器线性输出两路当量计数脉冲信号,在此同时,装在仪器壳体前腔的89C52单片机系统(二次仪表)采集所输当量脉冲信号,依测差原理实现测量计数并显示所测长度数值,进而其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累计、优化、查询、插入、删除和分区存贮功能,以及连接配置设备实现打印、与计算机通讯功能。
本实用新型因为设定便携结构和采用弹性回拉传动机构光栅测距,其中绕线传动机构线性绕放测线,所以该仪器操作方便,可实现拉动快速测量,测量时测线不下垂、无“夹尺”现象、不需人工记录、不存在读数误差、测量精度高;同时由于采用测调卡钳辅助测距,所以可为准确配管柱精确调整消除掉管件旋接的螺纹重叠高度;另外由于仪器设有优化、存贮和与计算机通讯功能,所以可实现优化组配管柱以及免除人工填报数据表工作。该仪器可使整个测算工作省工、省时,利用它可以间接的缩短作业时间和提高作业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便携式自动收线智能测长仪的外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A-A剖视图。
图3是B-B局部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祥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希君,未经刘希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5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