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应急开锁装置的自动闩锁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7222430.0 | 申请日: | 1997-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9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华;林土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建华;林土胜 |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 |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 地址: | 525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开锁 装置 自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是带应急开锁装置的自动闩锁机构,属机电应用技术领域。
现有的带遥控器开门的密码保险柜或门柜,往往利用无向电机无向启动的特点,配合编心盘轮构成机电式闩锁机构作为执行机构,使锁闩能有自动实现静噪式进/退运动。但当电机或与之配接的驱动电路出现故障时,会存在无法开柜的缺点和问题,会引起用户的麻烦和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用于保险柜或门柜的机电式闩锁机构当电机或驱动电路出现故障时存在无法开柜引起麻烦和不便的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即使电机或驱动电路故障仍能实现应急开柜、方便用户的带应急开锁装置的自动闩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带应急开锁装置的自动闩锁机构的外固定架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内活动架10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带应急开锁装置的自动闩锁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反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带应急开锁装置的自动闩锁机构应急开锁时的正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应急开锁时的反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它由外固定架1、内活动架10、柱闩25、内架滑杆34、无向电机18、偏心盘轮36、进/退限位开关20和23、限位小柱22、活动挡框35、套杆弹簧38、扁型杠杆27、应急锁体32等共同安装连接构成。其相互位置和连接关系为:如图1所示,外固定架1为总支承架体,其主平面开设有电机大轴孔2、电机固定孔3、限位槽孔8、杠杆支点孔6和外架固定孔4,其两直角面上均开设有滑杆固定孔5、拖舌槽孔7;如图2所示,内活动架10的主平面内开设有轮盘大孔16、限位小柱紧固孔17和柱闩连接孔30,其直角挡面12和直角凹面11上均开设有滑杆活动孔13,而直角挡面12、内架拖舌14、直角舌片15三者互为直角连体机构;如图3所示,两条柱闩栓25分别通过柱闩螺杆26与内活动架10的两端相连接;如图4所示,两条内架滑杆34紧固安装在外固定架1的滑杆固定孔5内,内活动架10通过自身的滑杆活动孔13套装在内架滑杆34中,使内活动架10在外固定架1的内侧能进退滑动自如;如图5所示,无向电机18由紧固螺钉19通过电机固定孔3紧固在外固定架1的主平面上,电机轴37穿过电机大轴孔2指向主平面内侧,偏心盘轮36紧固在电机轴37的端部,并限位于活动架10的两个直角面11和12之间的范围内;如图3所示,两个限位开关20和23分别安装在外固定架1的主平面上,且位于限位槽孔8的两端,限位小柱22的一端紧固在内活动架10的主平面上,另一端穿过限位槽孔8向外伸出,沿槽孔往返滑行时能分别碰触进压弹片21和退压弹片24;如图6所示,马鞍型活动挡框35和套杆弹簧38均套装在内架滑杆34中,弹簧一端使内活动架的直角挡面12和活动挡框35的带孔平面相压紧,弹簧另一端顶压着直角凹面,使活动挡框35和内活动架10在电动状态下可一齐沿内架滑杆34滑行;如图3所示,扁型杠杆27由支点螺杆28安装在外固定架1的主平面上,其直角拨片29位于直角舌片15的内侧,应急锁体32端部的转式推舌31靠装在扁型杠杆27的力臂端,当手动钥匙33带动转式推舌31转动时,引起杠杆的直角拨片29移动,把直角舌片15往外推出,带动整个内活动架10往开闩方向运动。其机构在电动状态时的工作原理为:马鞍型活动挡框35在套杆弹簧38的充足弹力作用下,与内活动架的直角挡面12相互压紧,其对壁起到了与直角凹面11对偏心盘轮36相同的随动作用;进闩或退闩的外来驱动信号作用时,均使无向电机18通电运动,偏心盘轮36转动,由偏心盘轮的周缘带动内活动架10沿滑杆进/退滑行,从而使柱闩25跟着进/退运动,其行程在偏心盘轮的最小与最大曲率半径之间变换。限位小柱22沿着限位槽孔跟随着内活动架10一齐滑动,限位小柱碰到限位开关20的进压弹片21时,使无向电机18断电,实现进闩限位;当碰到限位开关23的退压弹片24时,无向电机18断电,实现退闩限位。应急开锁时的工作原理是:在完成进闩(关锁)状态下,偏心盘轮36的最大曲率半径与活动挡框35的壁面相切合,使活动挡框35固定不动,此时手动钥匙33通过应急锁体32带动转式推舌31转动,推动扁型杠杆27的力臂,使其直角拨片29发生移动,推压直角舌片15,把内架拖舌14从拖舌槽孔7中往外拖出(见图5),直角凹面11沿着滑杆移离活动挡框35,并将套杆弹簧38压缩,结果使整个内活动架10沿着滑杆向退闩方向滑行(见图6),手动钥匙33撤离后,由套杆弹簧38的弹簧力使内活动架10和活动挡框35回复正常电动操作时的吻合状态(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建华;林土胜,未经周建华;林土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2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