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散热扇定子与感应元件的定位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22394.0 | 申请日: | 1997-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88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洪庆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庆升 |
| 主分类号: | F04D25/06 | 分类号: | F04D25/06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散热 定子 感应 元件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散热扇定子与感应元件的定位装置。
在台湾公告第二二三二七四号“小型散热扇之定子结合构造”专利案中,包括有定子线圈、上、下磁极片、电路板及壳座,利用金属轴管贯穿于定子线圈、上、下磁极片及电路板的中心柱孔内。另外,小型散热扇为易于转子的启动,于电路板设一启动感应元件。
上述专利案所揭示的结构,由于以金属轴管贯穿定子线圈、上、下磁极片与电路板,如此,电路板与上、下极片被固定后,无法使上极片的极前端与线圈座的中心点及组装于电路板的感应元件成精确地对齐在成一直线的纵向位置上,因此马达的启动效果不佳。
申请人遂加以改进,中准有第八六二○二九八五号“小型散热扇之定子感应元件定位构造”专利案,其包括:线圈座,为略成圆形的座,由轴管结合有上、下极片并缠绕有线圈,该线圈座的中心点与上极片的极前端可连接形成一直线;电路板,以轴孔供轴管结合于线圈座,设有控制件、感应元件,使转子可感应启动;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的感应元件设在线圈座中心点与上极片的极前端所连接形成的直线的纵向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散热扇定子与感应元件的定位装置,使电路板的感应元件与定子的中心点及定子的极前端或极后端在同一直线的纵向位置上,方便组装对齐,以增强马达的启动转距,使马达易于被启动,并避免马达启动不良或甚至无法启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小型散热扇定子与感应元件的定位装置,它包括:定子,由极柱上缠绕有线圈,所述极柱设有极前端和极后端,所述定子设一中心轴孔而组装在电路板的轴柱上,所述定子的中心线与所述极前端或极后端连接形成一直线,所述直线相对距离位置的直线纵向位置上设置电路板的感应元件;电路板,以轴柱结合所述定子,设有使转子可以被感应启动的控制件及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设于所述定子的中心线与极前端或极后端所连接形成的直线相对距离的纵向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使定子、感应元件或电路板在组装时有易于对齐组装的优点,且使感应元件设在其可发挥最佳感应效果的位置上,因此可以使转子有易于启动的优点,且使马达运转效率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正视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定子1、电路板2等主要部分。
该定子1由极柱11上缠绕有线圈12,该极柱11包括有极前端13、极后端14,定子1设一中心轴孔15,由中心轴孔15可以组装在电路板2的轴柱21上,定子1上设有对应记号16,该对应记号16可以为线条、点等,该对应记号16可以在定子1的中心线X与极前端13或极后端14形成的连接直线Y的纵向位置相对距离处,由该对应记号16被明显标示,在定子1与电路板2组装时,供感应元件23所设相对应的对应记号24可以方便对齐,以使感应元件23被方便地组装在极前端13或极后端14与定子1的中心线X所形成的直线的纵向位置上。
该电路板2以一轴柱21供定子1以中心轴孔15组装;该电路板2上设有必要的控制件22,可做为整个散热扇的启动控制等,电路板2上设一感应元件23,感应元件23设有对应记号24,对应记号24可以形成点、线等记号,必要时也可以由感应元件23的边直接形成。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时,可以由定子1所设对应记号16与电路板2的感应元件23所设对应记号24成相互对齐再被固定,如此,在组装上较为方便,且不会有感应元件23未对齐在最佳感应位置上而形成转子启动不良的情况。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当线圈座1与电路板2的组合需成较薄设计时,电路板2也可以设缺口25供应感应元件23置入,感应元件23可以与缺口25成相同大小的吻合置入,或以定位孔26供感应元件23的脚插掣,使二者成正确的吻合固定,且电路板2上设有对应记号27,该对应记号27可为线条、点或由缺口25的边直接形成,由该对应记号27可以供感应元件23、定子1的对应记号16相吻合,用以形成较佳的对正效果,使感应元件23可固定在定子1的中心线X与定子1的极前端13所连接形成的直线的纵向位置上,使转子可易于启动。
请参阅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使感应元件23可以被固定在定子1的中心线X与定子的极后端14所连接形成的直线的纵向位置上,其也可以达到转子易于启动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庆升,未经洪庆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2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