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插入力卡缘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22371.1 | 申请日: | 199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6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 发明(设计)人: | 潘华宗;孟庆昌;陈初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23/70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力卡缘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特别是一种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可上下移动,而使绝缘壳体内相互对置的导电端子相对靠紧或松弛,从而使插接的电路板能够在导电端子呈松弛时插入,达到零插入力插置的卡缘连接器。
卡缘连接器一般用于电脑外围扩充时提供介面电路板的插接,其具有转接传输电信号的效果。近年来由于电脑功能逐渐增强,可提供外围扩充的设备增加,因此,这类卡缘连接器上用于传输电信号的导电端子数量也愈来愈多,相应地与卡缘连接器插接的电路板上的导电接点(Gold Finger)随其增加。但为维持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上的导电接点可靠的接触,且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面上对导电接点的接触力不能降低时,电路板插入卡缘连接器的力量很大,以具有340根导电端子的卡缘连接器为例,其插入力约需14至20kg,这造成使用不便。因此,出现一种可将卡缘连接器的这些相互对置的导电端子进行相对紧迫与松弛控制使插接的电路板能够在导电端子松弛时容易插入,再紧迫接触,达到零插入力的插接效果的卡缘连接器,这种卡缘连接器可参考美国专利第4,047,782、4,629,270、4,480,884、4,705,338、4,863,395、4,648,668、4,498,722、4,133,592、3,982,807号。但这种公知的卡缘连接器都借助一驱动件水平或垂直推引,来实现对相互对置的导电端子相对紧迫与松弛的控制,推引的作用力仍相当大。此外这种公知的卡缘连接器组件繁多,组装加工不便,如第4,648,668、4,629,270号等。有些驱动端子的构件层层连动,无法确实控制端子相对紧迫与松弛,如第4,047,782号。而有些端子的插入力仍很大,如第4,480,884、4,648,668号。
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卡缘连接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能以更小插接力及准确插接动作将电路板轻松插入的零插入力卡缘连接器,通过该卡缘连接器杠杆式的控制,在卡缘连接器的相对置的导电端子相对松弛时使电路板轻松插入,而在相对紧迫时,以最小的作用力达到与电路板有效的电信号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零插入力卡缘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为一长形绝缘壳体,具有插接面与靠合面,在插接面之长轴方向设有贯穿第一壳体的长形插槽,而在该长形插槽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倾斜抵靠面;第二壳体,可与第一壳体相对靠合为一体,其对应于第一壳体的长形插槽设有中央槽道,且在对应该倾斜抵靠面的中央槽道长轴上设有多个端子收容孔;及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多个端子收容孔,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焊接部,其中接触部的一部分抵靠于所述倾斜抵靠面;杠杆机构,设于第一、第二壳体之间,控制第一、二壳体的纵向移位,以便配合所述倾斜抵靠面将所述相对应的多个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作相对横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卡缘连接器能使电路板轻松插置,达到零插入力,并确保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导电接点可靠接触,从而确保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电信号接通,此外,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卡缘连接器第一壳体未盖合于第二壳体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卡缘连接器第一壳体盖合于第二壳体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沿图2中Ⅳ-Ⅳ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3中Ⅴ-Ⅴ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2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