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汇流串列埠连接器的端子无效
| 申请号: | 97221072.5 | 申请日: | 1997-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6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李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李淑兰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28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汇流 串列 连接器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尤指一种端子的导线联接部、定位部以及接触部的两侧边壁一体连伸且朝同一方向突伸,以增加该端子的抗弯强度,避免安装时造成端子弯曲变形的改良的汇流串列埠连接器的端子。
目前用于汇流串列埠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如图1-图3所示,该端子(5)是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包括有一导线联接部(51)、一定位部(52)以及一接触部(53);其中导线联接部(51)的两侧边壁(511)分别向上突伸以便在其内包夹紧固一导线(512),而该导线联接部(51)的外侧底缘向上斜伸一斜板(510)以联接该定位部(52);而上述定位部(52)的外端是与上述接触部(53)联结,且于定位部(52)的顶端向外斜伸一挡片(521),为了获得良好的导电性能,常使接触部(53)的断面呈一倒V形,而与定位部(52)的冂形断面不同,故在制作上常将定位部(52)及接触部(53)交界处的两侧壁上设有一凹穴(520)以易于制造。上述现有的端子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导线联接部(51)与定位部(52)的两侧边壁是呈不同方向相对突伸,使两者之间必须以一斜板(510)相联结,由于该斜板(510)甚薄(一般约使用0.3mm的厚度板材),故将该端子插装于连接器(5a)中时,若前方受一阻力,则极易使斜板(510)折弯,而产生变形,如图2所示。
2、由于现有的端子位于定位部(52)与接触部(53)的侧壁所形成的凹穴(520)中,在插入连接器端子时,如图2所示,由于受阻力的作用极易在该凹穴(520)处产生应力集中,而易造成断裂或弯曲现象,抗弯强度较差。
3、如图1、3所示,由于定位部(52)向上斜伸的挡片(521)是星一直板,且其厚度甚薄,因此无法提供一较佳的弹性回复力,当在安装使定位部(52)通过连接器(5a)的导槽(50)后,该挡片(521)即被导槽(50)压平无法再向上翘起伸入定位穴(501)中,而不能起到定位卡扣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汇流串列埠连接器的端子,其可达到如下效果:
1、使该导线联接部与定位部及接触部的两侧边壁一体连伸且向同一方向突伸,以增加端子各部的抗弯强度,避免在安装时弯曲变形。
2、上述定位部的弹性挡片是呈一鹅颈式,自该定位部的顶端面弯曲向上斜伸,而具有较佳的弹性回复能力,除在安装插入连接器的导槽时更为省力外,亦可确保在安装定位后该弹性挡片能够弹性复位伸置于一定位穴中,以以使该端子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的汇流串列埠连接器的端子,该端子是由金属板材成型一体,其包括:一导线联接部,包括有一上端面,而于该上端面的两侧至少分别向下突伸一边壁,在该导线联接部中,借助两边壁包夹联接一导线,且与该导线呈导通状态;一定位部,包括有一顶端面,自该导线联接部的上端面向前一体延伸,并于该顶端面的两侧分别向下突伸一侧壁,且使各侧壁自导线联接部的两侧边壁一体连伸,另于该顶端面向上弹性突伸一弹性挡片;以及
一接触部,自该定位部的前端一体延伸,借助各部的两侧一体连伸且向下突伸的结构以避免端子弯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端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端子在插入连接器形成弯曲变形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端子插入连接器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部分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7是图6所示7-7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8-8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置于一连接器中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端子(100)由一导电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包括:一导线联接部(1)、一定位部(2)以及一接触部(3);而使该导线联接部(1)的两侧边壁(12)、定位部(2)的两侧侧壁(22)以及接触部(3)的两斜壁(31)一体连伸且向下突伸,以增加该端子(100)的抗弯强度,避免在安装时弯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端子(100)在制作时,可用成卷的金属材料冲压制成,而成一具有众多端子的端子条带,待用导线(10)联接后,再将端子条带的联接段(100’)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李淑兰,未经杨李淑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1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