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溶氧气机滑动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97218799.5 | 申请日: | 199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4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基文;黄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基文;黄思义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滑动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氧气机滑动接触器。
目前的养殖渔业,为了达到更新水中的溶氧效果,使得鱼类能够顺利成长,其方式不外乎藉由溶氧气机周边所设置的马达运转,使其带动叶片旋转,而能不断的对于水面进行拍击,将空气中的含氧溶入养鱼的水中,用以养活水中鱼群。
现今所使用的溶氧气机,其位于中心座体周围所设置的马达水车皆为固定式,形成定点方式的拍击溶氧,而为了能够增加中心座体周边的拍击溶氧效果,最常见的方式即为一中心座体主机周围,配置四个定点拍击式的马达水车,然而,此一设置方式必须装设四个马达,且必须同时启动才能持续拍击并扩大溶氧区域的面积,其对于成本及用电量来说,皆形成相当大的负担。
基于现今所使用的溶氧气机,其定点配置上必须多数个马达水车才能达到所须的溶氧效果,而有耗费成本及多数马达水车同时运转上的电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本创作者特别加以研究发展出一种溶氧气机滑动接触器,而只要设置一个马达水车,即能达到全圆周面的区域溶氧,并带动水流将溶氧效果扩及至更远的周边,达到节省设置成本及电力资源,并能扩大溶氧效果的实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氧气机滑动接触器,可以向单一的马达水车提供电力,电源的供应可以导电的铜环及抵靠的铜柱加以衔接,单一的马达水车在旋转时,可形成水流并能扩大至全圆周的溶氧区域,又,水流的向外扩散可将溶氧效果,向外不断的传送,因此,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溶氧气机滑动接触器,而只要设置单一的马达水车,即能达到节省成本及电力资源,并能有效的扩大溶氧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溶氧气机滑动接触器,其是设置于中空的架设杆顶端,其特征在于:
架设杆顶端形成定位部,定位部中固设中空的支撑杆,支撑杆周面设有长槽孔;
底盘中形成凸缘部,凸缘部中套设轴承,支撑杆穿过轴承,而与底盘形成枢接,并穿入两重叠套设的定位套中加以固结,定位套外侧并设有数个铜环;
侧抵板下侧形成定位端部,定位端部固结于底盘的凸缘部外侧,侧抵板上设有数个穿孔,穿孔中置入弹簧及铜柱,盖板设置于底盘的凸缘部,而能覆盖于侧抵板外,使得各铜柱一端皆抵靠于定位套上所设置的各铜环周面,支撑杆顶端套设轴承,外圆套固结于底盘周缘,并以电源线连接单一设置的马达水车。
前述溶氧气机滑动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支撑杆底端可形成螺纹部,架设杆顶端定位部内形成内螺纹,螺纹部可锁入内螺纹中加以固结。
故由上述说明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可以单一马达水车40的设置,即能达到于整个行走路径的全圆面积上进行溶氧,以扩大溶氧面积,并能凭著马达水车40的全圆行走,而带动水流并将溶氧效果向外扩张传送,而能有效的节省成本及电力资源的负担,进而达到符合经济效益及更佳的养殖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设置于中空的架设杆10上,该架设杆10顶端呈中空圆形的定位部11,定位部11内侧设有内螺纹12,中空管体型态的支撑杆13,其底端设有螺纹部14,支撑杆13周面设有数个贯穿的长槽孔15,支撑杆13的螺纹部14可螺设固结于架设杆10的内螺纹12中。
底盘20中间向上形成凸缘部21,凸缘部21顶端内侧形成水平的延伸端部22,一轴承16可套设于底盘20中间的凸缘部21中,而在底盘20上则设有可配置线路的接线器23,配合参看图2所示,当支撑杆13固设于架设杆10上,可再穿入轴承16当中,将底盘20枢设于支撑杆13上,而在底盘20中间顶端的延伸端部22,则可同时套固两相重叠的定位套17、18,又,定位套18外围可向上形成等距离的套固方式,将各铜环19、191、192逐一的套固其上。
侧抵板30下侧形成厚度较小的定位端部301,可以螺丝穿过此处所形成的穿孔,而将侧抵板30螺入锁固于底盘20的凸缘部21,侧抵板30上设有与各铜环19、191、192等距排列位置相同的穿孔31,穿孔31中可设置弹簧33并穿设铜柱32,再以一盖板35压合于侧抵板30外侧面,藉由螺丝穿过盖板35上的穿孔36及螺入侧抵板30上所设置的螺孔34,而将各铜柱32一端抵压于铜环19、191、192周面形成接触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基文;黄思义,未经叶基文;黄思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8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