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筒管式抽油泵无效
| 申请号: | 97217785.X | 申请日: | 1997-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9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赵福德;董德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福德;董德信 |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 |
| 代理公司: | 丹东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 地址: | 1183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筒管 抽油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油田抽油机井使用的整筒管式抽油泵,尤其涉及的是对其中一部件-柱塞结构进行改进的一种防砂抽油泵。
整筒管式抽油泵是目前油田采油作业的关键设备,它主要是由泵筒和泵筒内带有水平环形防砂槽9的柱塞2′、柱塞两端的游动凡尔和泵筒接头构成,这种抽油泵采用水平防砂槽的目的是为了延长抽油泵下井后石油中大量存在的细小砂粒破坏泵筒的时间,因此要求该环形防砂槽开槽较深,如图2所示,其槽采用的直角结构用于起带砂、积砂作用。当水平防砂槽中挤满细小砂粒之后,就会在抽油泵继续抽油操作过程中加大泵筒与柱塞之间的磨损,拉伤泵筒或柱塞甚至于造成砂卡泵;另一点缺陷是用于带砂的直角边缘的镀铬层容易剥落掉渣,这是造成柱塞拉伤泵筒和卡泵停机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现有的整筒管式抽油泵结构并非理想。
本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抽油操作过程中实现砂粒的顺利排出、防止细小砂粒拉伤泵筒、柱塞、避免卡泵的整筒管式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整筒式抽油筒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是由泵筒、泵筒内的柱塞及泵筒接头构成,其主要技术解决特点是在柱塞表面加工有螺纹防砂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柱塞上的螺纹防砂槽加工在柱塞的上下两段,其中段为与泵筒间隙配合的光滑平面,且上下螺纹方向反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柱塞的上下两段表面均加工有等螺距旋向相反交叉的螺纹防砂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螺纹槽柱塞的整筒管式抽油泵具有良好的防砂作用,这是由于柱塞上的螺纹防砂槽构成了泵筒内细小砂粒的冲刷、排泄通道。当柱塞下行时,泵筒下端的固定凡尔球阀封闭,泵筒中产生的高压油液将柱塞上段螺纹槽的细小砂粒冲入泵筒上部,可随油液被带入地面的油缸中;当柱塞上行时,柱塞与泵中油液形成相对的相向运动,这种运动趋势对螺纹槽内的细小砂粒产生向下的冲刷力,从而将其排入到未抽出的油液中,等待下一个冲程再被抽到井上。如此往复的运行过程中,原油中的细小砂粒就不会积存于柱塞的螺纹防砂槽中。这就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整筒管式抽油泵砂粒磨伤、卡泵等弊病,大大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泵效。另外,柱塞螺纹防砂槽的设计,降低了对槽口边缘角度的要求,消除了原抽油泵水平防砂槽结构造成的槽口镀铬层剥落易产生的卡泵和拉伤泵筒及柱塞的缺点。再次,本技术设计方案适于对现行的整筒抽油泵进行全面改造,只要更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螺纹防砂槽的柱塞,即可形成一具有防砂作用的抽油泵,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下面结构附图中的具体实施结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图1为现有的整筒管式抽油泵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整筒管式抽油泵的柱塞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油泵的柱塞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筒管式抽油泵是由泵筒1、泵筒1内的柱塞2及泵筒接头3、4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为保持柱塞上下运行平衡,在柱塞2外表面的上、下两段均加工有等螺距反向交叉的螺纹防砂槽6、7,其中段8为光滑表面,用于保持柱塞2与泵筒1的油封性能和减少漏失量的作用,提高本抽油泵的泵效。本产品的另一实施结构为:在柱塞的上,下两段分别加工有相互反向的单条螺纹防砂槽。
本整筒管式抽油泵的工作过程是:当柱塞2下行时,泵下端的固定凡尔球阀5封闭,泵筒中产生的高压油液将柱塞上段螺纹槽中的细小砂粒沿其槽路冲入泵筒上端,并随油液被抽带到地面的油缸中;当柱塞2上行时,柱塞与柱塞和泵筒间隙中的油液产生相对的相向运动,这种运动趋势对螺纹槽内的细小砂粒构成向下的冲刷力,从而将细砂粒能随柱塞2下段螺纹槽路7排入到未抽出的油液中,等待下一个冲程被抽带到井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福德;董德信,未经赵福德;董德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77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