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具无效
| 申请号: | 97215035.8 | 申请日: | 1997-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46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耿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耿豪 |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茶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尤指一种可控制茶叶浸泡时间的茶具。
本创作人先前在台湾提出申请的新型专利第八二二0五0七五号″茶具新颖结构″案,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普遍采用,其中该案所强调的功效,是在于茶壶的底端为突出锥状的漏水口座,其底端为开放状阀口,茶壶内相对漏水口座顶端周侧掣置一过滤网,漏水口座相对阀水装入一可活动状的控制阀件,以控制茶水泄流,茶壶底端可插放一具突出端头的容器,使茶水经漏水口座周侧漏出,结构新颖简单,是一具市场普遍利用价值的产品。
本创作人针对前述茶具作进一步考虑,在使用该种茶具时发现其必需分别设计一茶海杯及一壶座,当茶叶在浸泡时茶壶是置于壶座上,而当欲释出茶水时则需将茶壶移至茶海杯,如此不但在操作上要将茶壶移来移去,而造成太过麻烦,且必需同时具备茶海杯及壶座,在使用或收藏时亦太占空间,故而前述茶具仍有不足而需加以改进。
本创作人有鉴于传统茶具的缺点,经悉心地试验与研究,终于创作出一种茶具,以期改善传统茶具使用时,需同时准备茶海杯及壶座的缺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具,其可任意控制茶叶浸泡时间,避免茶叶浸泡过久而对人体有所伤害,并且仅利用一组茶具,即可方便控制茶叶浸泡时间,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茶具,包括一茶海杯、一具有漏水口座的茶壶本体及一中央具有顶突体的漏水件,其特征在于:
该漏水件是可上、下活动地嵌置于茶壶本体的底部内,该茶壶本体嵌置于茶海杯内,于茶海杯的顶缘凹设有数个凹槽,该茶壶本体顶缘相对于茶海杯的凹槽处,各向下凸出相对嵌入于该凹槽的凸肋。
所述的茶具,其特征在于:茶壶本体的凸肋上方,是可设有一由茶壶本体延伸出的抵缘。
所述的茶具,其特征在于:茶壶本体的凸肋及茶海杯的凹槽是可各为三个。
所述的茶具,其特征在于:茶海杯内一设定距离处,是可隔设一倾斜的斜隔板,并于该茶海杯相对于斜隔板的最低处,则开设一出水壶嘴。
所述的茶具,其特征在于:各个卡槽侧边的中段部份,是可开设一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可获得以下数点功效:
(一)、结构合一,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必需设置壶座及茶海杯的传统茶具结构,使其合二为一,如此使用者即可同时进行茶叶的冲泡及储放,达到不占使用空间及使用方便的良好功效。
(二)、操作合乎人性化: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仅需控制茶壶本体凸肋与茶海杯凹槽的相对位置,即可达到浸泡茶叶或滴漏茶水的功效,尤其使用者在操作茶水滴入茶海杯时,只需以手将茶壶本体作移动,便可任由茶壶本体置放于茶海杯上,而使茶水自动滴漏于茶海杯内,而无需如目前传统的滤网式茶壶,需要以手一直扶着滤网让茶水流干,本实用新型如此的设计,是可使其在使用时更能合乎人性化的操作。
(三)、茶水不易变质,确保人体健康:
目前医学界已发现,茶叶受到热水浸泡过久后,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茶茧素』,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使茶水完全滴入于茶海杯内,故而可有效避免茶茧素的产生,能让饮用者更具健康。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浸泡茶叶时的纵向旋转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释放茶水时的纵向旋转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耿豪,未经张耿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5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