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变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14655.5 | 申请日: | 1996-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7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颜昌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昌栋 |
| 主分类号: | B62M11/14 | 分类号: | B62M1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齿轮 变速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装置,特别是一种直接驱动自行车的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现有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一般采用链轮组传动系统,由两套不同直径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以及一条可伸缩链条组成,传动比的变换是改变链条位置以联结不同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但该系统不适用于直接驱动型自行车的同轴输入输出变速之用。中国专利88209582介绍了一种自行车用的内啮合行星齿轮增速器,可以实现同轴输入输出的增速功能,但遗憾的是只有一种速度,不能实现多种速度的变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接驱动型自行车使用的变速装置,它不仅可以实现同轴输入输出的增速功能,而且可以方便的变换不同的驱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直接驱动型自行车使用的由行星齿轮组(1),内啮合齿轮组(2),中心齿轮组(3),外壳(4),滑动档块(5),组成的变速装置,是由前级的行星齿轮组,中间级内啮合齿轮组和后级的中心齿轮组所组成的传动系统。根据传动比数目设置的不同,行星齿轮组和中心齿轮组分别由二个至数个不同直径的齿轮组成,它们与相同数目的内啮合齿轮组成的内啮合齿轮组一起,构成了二个至数个传动比。传动比的变换是通过调节装在外壳上的档块的位置,以固定不同的内啮合齿轮来实现的。要调节所需的传动比,则固定该级传动比对应的内啮合齿轮,当脚踏带动行星齿轮组转动时,与之啮合的中心齿轮按指定传动比带动输出轴及车轮行驶。其它未被固定的内啮合齿轮则为空转,其对应的传动比不起作用。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变速装置的内啮合齿轮组(2)的每个内啮合齿轮的两边均有一个轴承装置,使每个内啮合齿轮都可相对其转动。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变速装置的档块(5)的上部可与一个弹簧钢丝套管装置联结,收紧钢丝,即拨动档块,放松钢丝,则档块在弹簧作用下复位,使档块可以在外壳上运动,档块的下部有一个凸缘,伸至外壳开有的孔内,当档块运动到某个对应速比的内啮合齿轮时,其凸缘进入该内啮合齿轮外缘的凹陷部分,挡住该内啮合齿轮不能转动。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变速器除了供上述使用外,还可作为其它场合的变速之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直接驱动自行车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直接驱动自行车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剖视图。
实施例:
可设置于直接驱动型脚踏自行车车轮空心轴与脚踏轴(亦为车轮主轴)之间的变速装置,如图(1)、图(2)所示。是由前级的行星齿轮组(1)、中间级的内啮合齿轮组(2)和后级的中心齿轮组(3)所组成的传动系统,其中,每个行星齿轮对应与一个中心齿轮和一个内啮合齿轮啮合。传动比的变换是通过调节装在外壳(4)上可滑动档块(5)的位置,以固定不同的内啮合齿轮实现的。本实施例变速装置共设置了4个传动比,分别是:3,2.25,1.8,1.5。行星齿轮组是由四个节园直径分别为30毫米,40毫米,50毫米,60毫米的齿轮和支架等组成。所有行星齿轮均等分布置在园形支架上、园形支架固定在脚踏轴上。中心齿轮组是由4个节园直径分别为:60毫米,80毫米,100毫米,120毫米的齿轮固定在一起。中心齿轮组用螺纹联结在车轮的空心轴上。在中心齿轮组里面,有一个单向驱动的棘轮棘爪装置。内啮合齿轮设置在外壳的内边,由4个节园直径为180毫米的内啮合齿轮组成。每个内啮合齿轮的两边均有一个滚动轴承装置,使每个内啮齿轮都可相对其转动。外壳固定在车身和转向机构承力叉内侧。外壳上部外径边缘沿轴向开有长形孔,孔上装有可滑动的档块。档块的上部与一个弹簧钢丝套管装置联结。档块的下部有一个凸缘,伸至外壳长形孔内,在弹簧钢丝套管的钢丝和弹簧作用下,可以作反复运动,使凸缘进入内啮合齿轮外沿的凹陷部分,固定其不能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昌栋,未经颜昌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4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积木式椅
- 下一篇:自行车鞍座减震支撑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