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菌充氧器无效
申请号: | 97213844.7 | 申请日: | 199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84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冶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玉仁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菌 充氧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输液用的无菌充氧器。
输液是医院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为了减少在输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立体交差感染,目前多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容器口处插有两个胶皮管,一个管直接将容器中的药液输入人体内,另一个是通气管,开口处则与大气直接连通,其目的是避免容器内形成真空,药液流不出来。空气中也存在着各种病毒和细菌,在输液时也会进入输液容器内,并随输液流入人体内。因此,往往又会由一种病因转化成另一种病因,给治疗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和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并适用于大量生产的“无菌充氧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将液态氧气充入密封的容器,容器上部有一带有能装针头锥形凸台的盖,凸台中心有一园孔,内装有推杆。当针头套在锥形凸台上时,针头底部使推杆下移,顶开密封垫,此时氧气便通过吸管和推杆与盖之间的间隙进入针头。输液时,只要将装有针头的充氧器插入输液瓶的胶皮盖内,氧气便可通过针头进入输液瓶,从而起到了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作用。当输液完毕取下针头时,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密封垫与盖环状凸台贴合,使容器恢复密封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一次性使用,经消毒后也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时,将装有针头的充氧器插入液氧贮气罐充入液氧。完毕,取下针头即可。
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输液时,完全与外界空气隔绝,从而杜绝了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对人体的侵害。另外,在输液过程中,同时还会有一部分纯净的氧随液体药物进入体内,使人体内增加了氧化有机物,并放出更多的能量,提高了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对病人的康复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结构图、图2是使用示意图、图3是盖的主视图、图4是推杆的主视图、图5是推杆的腑视图、图6是环箍的主视图。图1上部假想线图是针头的示意图。无菌充氧器由盖1、密封圈2、密封圈3、环箍4、贮气瓶5、吸管6、弹簧7、底架8、托架9、密封垫10、推杆11组成。在盖1底部和贮气瓶5顶部各有一凸台,凸台之间有密封圈3,两凸台用凵形断面的环箍4压连在一起。底架8与盖1螺纹连接在一起,并靠底架8顶部的密封圈2进行密封。在盖1与底架8形成的圆形腔内装有吸管6、弹簧7、托架9、密封垫10和推杆11。弹簧顶在托架9的下边,吸管6和密封垫10分装在托架9下上部的圆孔内,为了提高密封效果,盖1与密封垫10接触的圆环部分的断面为齿形(见图3),在弹簧7的作用下,密封垫10与盖1紧紧地贴合在一起。不难看出,此时贮气瓶5已处于完全密封状态。推杆11装在盖1孔内,下端面与密封垫10上平面接触。为了能直接装上针头,在盖1的上部有一锥形凸台,凸台高13mm、顶圆直径4mm,锥角为0.72度(见图3)。推杆11顶端露出盖1凸台2mm,为了使氧气顺利进入针头内,在推杆上顶部开一通槽(见图4与5)。吸管6的作用是使液氧更通畅的流入针头。
使用时,首先将针头套在盖1的凸台上并同时插入输液瓶的胶皮盖内,当针头尾部锥形孔与锥形凸台吻合时,针头的针尾与推杆11接触并向下推,在推杆11的推动下,密封垫10下移并脱开盖1的齿形圆环部分,氧气便可通过间隙和针头进入输瓶。使用完后,拔下针头,密封垫在弹簧7的作用下上移,贮气瓶5又处于完全封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场合下的医疗输液,除此外还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冶,未经王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3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动力钳的双联控制阀
- 下一篇:红外无线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