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田人力深施肥机无效
| 申请号: | 97213823.4 | 申请日: | 1997-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177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2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英;李会荣;张志伟;祁茂喜;安龙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C15/16 | 分类号: | A01C15/16;A01C1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701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田 人力 施肥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中用于水稻插秧前对已经耙细、平整后的水田地进行开沟、侧条深施肥、覆泥、划印作业的半化机具。
当前,人工漫撒施肥仍是水稻插秧前水田整地过程中的主要施肥方式,即人力用手将化肥遍撒田地表面上,然后通过翻耙土壤作业将化肥与土壤混合,称之为“全层”施肥。这种粗放的人工施肥方式不仅使化肥与土壤的结合不均匀,化肥利用率低,化肥的流失和浪费大,肥效不持久,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当严重。针对上述问题,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了一种人力施肥机(专利号94231289.9),该机实现了水稻插秧前对水田地进行机械侧条深施肥作业要求,与全层施肥作业方式比较,具有省工省肥、节能、增产、减轻环境污染的优点,对水稻增产、节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该机一次作业只能完成两行侧条深施肥,且系独轮行走结构和独轮驱动排肥器排肥,所以,作业效率低,整机作业行走时的稳定性差,独轮排肥驱动力不足,易产生排肥断条现象。另外,每行配置一个分体式肥料箱和分体式船板装配,使机具结构复杂,安装调整不便,整机强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已有机具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型、多行作业的水田人力深施肥机,该机以人力为动力,在完成水田侧条深施肥作业的同时,还承担水稻插秧前的划印任务,且条肥线与插秧的秧苗线距离准确一致,达到化肥利用率高、降低化肥损失、节肥增产,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机具作业效率和整机作业的稳定性、保证施肥质量和减少施肥断条现象发生、加强整机强度、简化结构和方便调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该机由地轮焊合、地轮(排肥)轴、排肥器总成、肥料箱、船板装配、开沟器、划印器、覆泥器、支架、牵引架、导肥槽和排肥槽装配构成,其地轮(排肥)轴即是地轮轴、又是排肥轴,该轴可以设计成一整根通轴,也可以设计成两根半轴,在通轴结构或者半轴结构的地轮(排肥)轴两外端上固装着地轮焊合,轴中间部位套装着排肥轮,构成双轮通轴式结构或者双轮半轴式结构;整体式的肥料箱和整体式的船板装配与两根支架构成本机机架装配;排肥器总成由阻肥套、排肥轮、隔套、端盖、排肥壳体、护肥板组成;排肥量调节机构由带有紧固螺母的调节螺杆套、调节螺母总成、肥料防漏板组成,其调节螺杆套的螺杆穿过肥料箱箱底板上的长条型孔伸入肥料箱内,调节螺杆套下端的轴套与地轮(排肥)轴套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就其与全层施肥作业方式比较,具有省工省肥、节能、增产、减轻环境污染的优点,就机具结构本身和作业性能而言,具有整机强度高、作业与行走稳定性强、简化结构、方便调整、作业效率和施肥质量高、施肥断条现象少的特点。
图1是水田人力深施肥机双轮通轴式结构状态时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向视图;
图3是水田人力深施肥机双轮半轴式结构状态时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排肥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双轮通轴式结构时排肥量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地轮焊合 2、地轮(排肥)轴 3、排肥器总成
4、排肥量调节机构 5、肥料箱 6、船板装配
7、开沟器 8、划印器 9、覆泥器
10、支架 11、牵引架 12、导肥槽
13、排肥槽 14、排肥轮 15、排肥壳体
16、端盖 17、隔套 18、阻肥套
19、护肥板 20、调节螺母总成 21、肥料防漏板
22、调节螺杆套23、紧固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38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