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视网膜血管图象专用透射/反射平台无效
| 申请号: | 97213393.3 | 申请日: | 199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58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土胜;徐锦堂;梁庆源;谢洁珍;高庆成;张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 |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 地址: | 510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血管 图象 专用 透射 反射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是视网膜血管图象专用透射/反射平台,属图象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炎、冠心病等常见疾病,会在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形变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检测血管管径的形变程度对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医学价值。现行眼科医学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形变程度的观察通常借助于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来进行,往往只能判别中、后期病变所造成的明显管径形态变化,而对管径微小变化所反映出的初期病变的测定就无能为力。另外,现有一些通过图象检测手段来获取图象电信号的机器装置,对照片图象和底片图象两种不同的图象媒体,多是采用分开的取象设备来进行,取象的质量、适应性和灵活性均受到限制。而且由于视网膜血管图象性质特殊,血管粗细比例差别很大,且亮度反差甚大,血管细微末梢的亮度又往往和背景十分接近,测量过程要求对血管微细末梢能实现清晰取象,亦就要求对血管末梢部分有足够的光照强度。如此一来,在满足血管微细末梢清晰取象的光照情况下,血管的粗亮部位的强烈反差却造成上述了图象局部范围的强烈光斑灰度畸变,而直接透射底片图象的光源亦同样会造成上述类似的光斑灰度畸变现象,因而固定不变的统一光源无法适应视网膜血管图象的取象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分开取象装置进行取象的质量、适应性、灵活性均受到限制以及因视网膜血管图象的粗细亮暗程度差别很大、以单一光源实行统一取象的装置和方法会因亮度反差过大而使图象局部部位出现光斑灰度畸变,因而固定不变的统一光源无法适应视网膜血管图象的取象要求等的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能克服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并能结合相应的均衡光照方法,能灵活方便地分别对视网膜血管照片图象或底片图象进行均衡光照取象并产生高质量的清晰图象模拟信号供后续计算机处理,以便能智能化精确检测血管管径形变的视网膜血管图象专用透射/反射平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视网膜血管图象专用透射/反射平台的结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照片和底片相应的取象和均衡光照方法示意图如图3所示。它由透射/反射平台主机架1,照片图象光源及其调节机构2,底片图象光源及其调节机构3,视网膜血管图象定位机构4,医用摄象器件及其调距机构5,摄象用独立直流电源6,图象模拟信号输出电缆7共同旋紧配接或用螺钉固定连接而成,其中:透射/反射平台主体机架1由平台基底8和机械滑杆9连接构成,照片图象光源及其调节机构2由无影光源上支架10,万向灯柱11、12,无影反射灯13、14,条状无影灯21,横向反射罩22,万向灯柱23连接构成,底片图象光源及其调节机构3由无影光源下支架15,万向灯柱16、17,无影反射灯18、19,漫射柔质面20连接构成,视网膜血管图象定位机构4由样本托板24通过活动螺钉与机械滑杆9的下端连接构成,医用摄象器件及其调距机构5由摄象调距支架26、CCD摄象机体27,微距镜头28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机械滑杆9通过其下端口的外螺纹垂直旋紧于平台基座8的内螺纹孔内;无影光源上支架10通过活动螺钉与机械滑杆9的上段、万向灯柱11、12的一端相连接,无影反射灯13、14分别固接于万向灯柱11、12的另一端,条状无影灯固接于横向反射罩22的内侧面,反射罩22的外侧面与万向灯柱23的上端固定连接,万向灯柱的下端园盘座通过螺钉紧固于平台基座8上:无影光源下支架15通过活动螺钉与机械滑杆9的下段、万向灯柱16、17的一端连接,无影反射灯18、19分别固定在万向灯柱16、17的另一端,漫射柔质面20放置于平台基座8的平面中心;样本托板24通过活动螺钉与机械滑杆9下端连接、且位于无影光源下支架15的上部,样本托板24的平面中心开设有透射窗口25以承托照片图象或底片图象;微距镜头28通过自身的匹配螺纹与CCD摄象机体27的下端部的匹配螺纹相配接,摄象调距支架26通过活动螺钉与CCD摄象机体27和机械滑杆9的中段相连接并位于无影光源上支架10的位置之下,且可通过活动螺钉在机械滑杆9的中段作高低位置调节;摄象用独立直流电源6通过自身的直流电源输出线与摄象机体27顶部的电源插孔相连接,图象模拟信号输出电缆7分别与摄象机体27顶部的另一输出插孔和后续计算机相连接。本透射/反射平台及与之相配合的均衡光照方法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可结合均衡光照方法,实现三种不同光照要求的取象方式。对于照片图象,采用反射光照方式;对于底片图象,采用透射光照方式;(1)实行照片全图取象操作时,视网膜血管图象为整个圆平面范围,其取象及光照方式示意图如图3(a)所示。把照片图象置于样本托板24平面上,由摄象调距支架26沿滑杆9向上移位,带动CCD摄象机体27以调整到合适的远距聚焦位置,使微距镜头28所摄象取得的图象呈整圆。为削减整幅图象中因亮暗粗细血管混杂在内所引起的强烈反差现象,不启用高亮度的无影反射灯13和14,只启用柔性条状无影灯21,调整万向灯柱23,使横向反射罩22能把条状无影灯21的均衡光沿着与照片图象平面趋于平行的方向进行照射,给照片图象提供均衡漫射光;(2)进行照片局部血管放大取象操作时,通常是指对细微血管末梢部分的取象,其取象及光照方式示意如图3(b)所示。由摄象调距支架26沿滑杆9向下移位,带动CCD摄象机体27以调整到近距聚焦位置,微距镜头28合适的位置是调整到距样本托板约10毫米的高度,此时因条状无影灯21的作用变得轻微可不必启用。调整万向灯柱11和12,使高亮度无影反射灯13和14与样本托板24平面互成约45角的相向方向照射照片图象,血管末梢在足够光照亮度情况下实行清晰取象,不存在粗亮血管混杂在内的反差光斑影响;(3)实行底片图象透射取象操作时,把底片图象30置于样本托24的平面上,且正对于透射窗口25的中心,其取象及光照方式示意图如图3(c)所示。对于全图取象的远距聚焦或局部血管放大取象的近距聚焦,均通过摄象调整距支架26带动CCD摄象机体27沿滑杆9作上下调节来定位。不采取光源直接透射底片的常规方式,而是调整万向灯柱16和17,使高亮度无影反射灯18和19与平台基座8的平面互成45至60度角的相向方向照射其中的漫射柔质面20,由柔质面反射的均衡光向上透过样本托板中的透射窗口25,给底片提供足够的均衡光,消除图象光斑灰度畸变和灯丝自身造影现象。上述三种取象方式由微距镜头28所摄取的视网膜血管图象通过CCD摄象机体27变换成电信号,经由图象模拟信号输出电缆7向外输出模拟信号,供后续计算机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3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装机用变速灌装装置
- 下一篇:拉手插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