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接点无效
| 申请号: | 97210324.4 | 申请日: | 1997-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86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卡丁;罗世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江晓萍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混凝土 接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接点。
钢管混凝土梁(板)端的弯矩一般是通过双梁或变截面梁,直接传递到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而梁(板)端的剪力一般是通过直接焊接于钢管上的钢牛腿、吊筋或环型筋等传递到核心混凝土的外部传力方法或通过采用盖板、层间横隔板将荷载传到核心混凝土的内部传力方法。
以上传力方法明显不足就在于:
1.当采用外部传力时,在钢管上焊接构件所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将削弱钢管壁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
2.当采用内部传力时,盖板、层间横隔板等又将防碍混凝土的浇灌,影响钢管内混凝土的密实度;
3.传统的双梁或变截面梁,削弱了柱与梁(板)的连接,影响梁(板)的受力;
4.构件拼装的精度往往受到现场施工条件的制约;
5.使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大大削弱,尤其是在动力荷载的作用下疲劳应力的削弱更为明显。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既能不削弱钢管混凝土的强度,又能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的构件构造措施,使外部传力和内部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接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中有核心充填混凝土的钢管,装于钢管上的抗拉钢板、抗剪钢板,抗拉钢板和抗剪钢板上分别有支撑钢牛腿和抗剪钢牛腿(参见图1~图6)。
上述的钢管和抗拉钢板间有和抗拉钢板连接的抗拉钢套箍(参见图1、图3)。
上述的接点中有通过连接紧固件紧固在钢管上的抗剪钢套箍(参见图1),由抗剪钢管箍,将剪力传递到钢管混凝土,而焊接残余应力全部由抗剪钢套箍消化,对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无任何影响,同时连接紧固件又增大了核心混凝土和钢管间的剪切摩擦力,弯外部传力为内部传力。
上述的钢管为变径钢管,钢管上有将上下两变径钢管连接的法兰盘(参见图4),使混凝土梁(板)剪力采用内部传力方式直接传递到钢管混凝土柱内部核心,提高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连接的可靠度,使其承受动力荷载的能力提高。
上述的变径钢管通过卡板固定在法兰盘上(参见图4)。
上述的抗拉钢板上有泄气孔(参见图2)。
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接点中,钢管混凝土柱是主要承力构件,由钢管和其核心混凝土组成,由于钢管的套箍作用,使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抗拉钢板为梁(板)弯矩传力构件,用于连接钢管柱两端梁(板)受力钢筋;同时和抗拉钢套箍一道,起到限制钢管混凝土柱向外膨胀的加强环作用,有助于钢管上剪力的内部传递。抗拉钢板随梁(板)的布置可为圆形或方型。抗剪钢板为混凝土梁(板)的剪力传递构件,同时也起到加强环作用。抗剪钢板与抗剪钢牛腿焊接,将钢筋混凝土传来的压力,传递到抗剪钢牛腿。抗剪钢板的形状,受其剪力(冲切)线而定,在梁内一般为方型,在冲切板内为圆形。混凝土梁(板)与柱的连接构件抗剪钢牛腿直接焊接在抗剪钢套箍上,由抗剪钢套箍将剪力传递到钢管混凝土,而焊接残余应力全部由抗剪钢套箍消化,对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无任何影响;同时高强螺栓又增大了核心混凝土和钢管之间的剪切摩擦力,变外部传力为内部传力。依靠法兰盘将上下两变径钢管连接,使混凝土梁(板)剪力采用内部传力方式直接传递到钢管混凝土柱内部核心,提高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连接的可靠度,使其承受动力荷载的能力提高,增强了接点的抗疲劳能力。
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接点,既能不削弱钢管混凝土的强度,又能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的构件构造措施,使外部传力和内部传力有机地接合起来。具有构件受力明确可靠、充分发挥构件承载能力和批量定型生产的特点,以其设计安全合理、施工快捷、费用经济,而广泛适用于地下结构、地面建筑以及桥梁工程。其中尤以采用变径钢管和法兰盘接点,具备直接承受重级动力荷载的能力,特别适用于地下铁道、地下车库及其它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抗拉钢板、支撑钢牛腿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抗剪钢板、抗剪钢牛腿、法兰盘位置图。
图5为法兰盘、法兰盘卡板位置图。
图6为法兰盘、法兰盘卡板另一位置图。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未经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0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