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10322.8 | 申请日: | 1997-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62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雷忠建;陈泰舒;陈武;王庆胜;王彦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轨梁厂 |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 |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昌驰 |
| 地址: | 617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钢轨 矫直机 异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矫轮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
钢轨在矫直前经过加热、轧制、锯切、缓冷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其表面和端头产生异物,例如鳞屑物、飞边和毛刺等。在钢轨矫直过程中,部分没有脱落的异物将垫衬于钢轨于矫圈之间,随着连续的矫直作业,其中的一部分脱落后掉入铁渣坑中,而另一部分则顺着矫圈园弧刺附于或粘附于矫圈上。于是,在批量矫直钢轨过程中,这些异物的存在,不仅对矫直机产生有害影响,例如,由于接触应力的陡然增加,除了会影响相对稳定的静应力和疲劳强度外,还将因瞬间冲击载荷引起矫直机传动系统振动和出现矫圈相对于矫轴的飘移等;而且还将对钢轨质量产生有害影响,例如,钢轨在受到不断积累而增宽增厚的异物的应压力作用下产生矫痕;同时,还会加速矫圈的磨损,引起矫圈疲劳性剥块脱落。为了消除矫圈上异物对矫直机、钢轨和矫圈的有害影响,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清除法或机械打磨法或者人工清除和机械打磨相结合的方法来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
1.清除矫圈异物时,矫直机须停止工作,降低了矫直机作业率。
2.在清除矫圈异物后,矫直机在连续作业中,很快将再次形成异物块或团,因此再次停机清理异物。
3.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工作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其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可靠地刮削掉矫圈上的异物,而且能够连续地与矫直机匹配作业,并且其刮削力可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包括矫直机轴承座,支承装置和刀架装置。支承装置包括螺杆、支架和托架等。托架固定在矫直机轴承座上。支架与托架连接。螺杆通过支架定位孔与刀架装置连接。刀架装置包括刮架、配重块和刮刀等。刮架上端与螺杆连接,其下端分别安装有配重块和刮刀。刮刀刀刃与矫圈接触。
进一步的是,上述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中,还包括一个平衡杆。平衡杆的中心点与螺杆连接,其两端分别接有刀架装置,使其位于矫圈两侧。
进一步的是,上述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中,其刮架为L形支架,其下端构成配重块座。其座上有一支撑杆,配重块与其套接。
进一步的是,上述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中,其刮刀为V形刮刀,其刀柄固定在刮架下端。
进一步的是,上述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中,其托架内有一沟槽。支架插接在托架沟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说装置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能够可靠地刮削掉矫圈上的异物,较好地消除了矫圈上异物对矫直机、钢轨和矫圈的有害影响。
2.能够连续地与矫直机匹配作业,提高了矫直机的作业率。
3.刮刀的刮削力可调,并与调整压下量保持上下随动。
4.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操作。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包括矫直机轴承座1,支承装置和刀架装置。支承装置包括螺杆2、支架3和托架4。托架4固定在矫直机轴承座1上。支架3与托架4接。螺杆2通过支架3定位孔与刀架装置连接。刀架装置包括刮架5、配重块6和刮刀7。刮架5上端与螺杆2连接,其下端分别安装有配重块6和刮刀7。刮刀7刀刃与矫圈8接触。
实施例2
清除钢轨矫直机矫圈异物的装置,包括矫直机轴承座1,支承装置和刀架装置。支承装置包括螺杆2、支架3和托架4。托架4固定在矫直机轴承座1上,托架4内有一沟槽13。支架3插接在托架的沟槽13内。螺杆2通过支架3定位孔与刀架装置连接。刀架装置包括刮架5、配重块6、刮刀7和平衡杆9。平衡杆9的中心点与螺杆2连接,其两端分别接有刮架5,使两刮架5位于矫圈8两侧。刮架为L形支架,其下端构成配重块座10。其座上有一支撑杆11,配重块6与支撑杆11套接。刮刀7为V形刮刀,其刀柄12固定在刮架5下端内侧,其刀刃与矫圈8接触。
工作状态下,当钢轨矫直机矫圈8刺附有或粘附有异物时(无论矫圈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紧贴在矫圈8两侧的刮刀7的刀刃就会连续不断地将其清除掉,较好地消除矫圈上异物对矫直机、钢轨和矫圈的有害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轨梁厂,未经樊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轨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0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