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纸匣移动式光学扫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09882.8 | 申请日: | 1997-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77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宗;蔡振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20 | 分类号: | G06K9/20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 地址: | 台湾省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纸匣 移动式 光学 扫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匣型光学扫描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纸匣传动装置,置于个人电脑的磁碟机位置,扫描透射及反射稿件的纸匣移动式光学扫描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扫描器已将扫描器缩小到与普通光碟机的大小相近,并可与个人电脑结合内置于磁碟机的位置。这样,扫描的影像资料便可直接传送到电脑中进行处理。由于尺寸缩小的缘故,光学扫描器内部的结构再进一步简化便成为设计中需要突破的重点。
现今市面上销售的产品只有滚轮入纸式扫描器,其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参阅图1所示滚轮入纸式扫描器的侧视图,扫描器装设在一匣型机盒内,灯管装置101及影像读取装置102都为固定式。文件进入时,将文件放置在上导纸片103及下导纸片104之间的空隙内,然后使滚轮105转动。滚轮105转动时接触到文件,便将文件导入机体中。文件导入时,扫描会同时进行。下导纸片104的下方有一透明的读取窗106。灯管装置101的光源可透过读取窗106照射到文件上。反射的影像经过反射镜107传送到影像读取装置102。扫描完成后,滚轮105再将文件送出。
这种设计除了结构复杂外,文件由滚轮传动也容易刮伤文件表面产生纸末。纸末容易沾附于读取窗106或反射镜107上,影响扫描的质量。而且,当纸张插入滚轮105时,由于力量大小不易控制,且在未达到滚轮与纸张的设定摩擦力时无法送纸。另外,上导纸片103及下导纸片104的设计不理想,扫描时,纸张或相片可能歪斜,使扫描的影像被拉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匣传动装置,简化具有扫描反射稿及穿透稿功能的纸匣移动式光学扫描装置的结构,其将主要的光学元件固定于机体中,减少光程的误差,提高影像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纸匣移动式光学扫描装置,其装设于一匣型机盒内,置于个人电脑的磁碟机位置,其扫描反射稿及穿透稿,它包括:一纸匣,位于所述匣型机盒的中间位置,并由一组支撑元件支撑且其内承载文件;一移动所述纸匣的纸匣传动装置,位于所述纸匣的一侧;一提供反射稿的光源的下灯管装置,固定在所述纸匣的前端下方;一提供穿透稿的光源的上灯管装置,固定在所述纸匣的前端上方;及一读取影像的影像读取装置,固定在所述匣型机盒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纸匣传动装置,装设于扫描反射稿及穿透稿的匣型光学扫描装置中,所述匣型光学扫描装置至少包括一上灯管装置、一下灯管装置、一影像读取装置及一匣型机盒,所述纸匣传动装置包括:一纸匣,位于所述匣型机盒的中间位置,由一组支撑元件支撑且其内承载文件;一主动齿轮,连接于一马达,并由所述马达的驱动而转动;一减速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互啮合转动;一惰轮,与所述减速齿轮相互啮合转动;一被动滚轮,连接于所述惰轮,并随所述惰轮的转动而转动;及一滚轮,位于所述匣型机盒内与所述被动滚轮相对的一端,并由一牵引装置与所述被动滚轮连接;所述被动滚轮及所述滚轮转动并同时推动所述纸匣。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有效利用匣型扫描器的空间,简化了匣型扫描器的整体结构,又因光学元件为固定式可使光程稳定,质量可靠,组装维修容易,零件少,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现有滚轮入纸式匣型光学扫描器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减小匣型扫描装置的体积的纸匣传动装置,其简化了匣型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如图2A、2B所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一匣型机盒201中,机盒的中央设有一纸匣202,用以承载穿透及反射稿件,如4×5或4×6大小的底片、相片或名片等。纸匣202的两侧各有一支撑元件203,如轴。为使光线能穿透文件,纸匣202包括一透明的上盖(图中未示)及一透明平面基台20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8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