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湿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07753.7 | 申请日: | 1997-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00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06 |
| 发明(设计)人: | 何丰;李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丰;李跃 |
| 主分类号: | C12M1/16 | 分类号: | C12M1/16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黄首一 |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固体 发酵 给水 保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固体发酵装置,特别是发酵周期较长或湿度要求较高的微生物厚层固体发酵的给水保湿装置。
已有的各种微生物厚层通风固体发酵,多在风机前后加装喷雾加湿装置,虽也能提高空气湿度,但发酵物水份下降速度较大。对于发酵周期较长,湿度要求高的微生物发酵,往往很难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保证微生物代谢对水份的要求,导致发酵水平低下。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已有保湿装置的缺陷,在微生物发酵期间,能满足发酵物对水份和湿度的要求,提高发酵水平的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在两层透气保湿垫之间,设置给水管网,构成“三明治”式的给水透气保湿结构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湿装置(参见附图),包含设置在发酵池底部的透气保湿垫,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气保湿垫有上透气保湿垫(1)和下透气保湿垫(2),在上透气保湿垫与下透气保湿垫之间有给水管网(3)。
上述的给水管网可以有两条沿发酵池纵向、且能与水源接通的主管(4、5),有至少两条连通两主管的支管(6),在上述管道的两侧有喷水孔(9),相邻喷水孔间的距离为10~20cm。
上述的主管和支管可以均是直径为16mm的PVC塑料管,也可以用其它直径、材料的管子,用三通接头(7)、弯接头(8)联接构成。
上述的上透气保湿垫和下透气保湿垫可以是草编制物,也可以是通常的含水性较强、不易腐坏、透气性好的材料制成的垫子。
本实用新型由水源供水,供水经给水管网及其喷水孔喷洒润湿上层透气保湿垫和下层透气保湿垫,供发酵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湿装置,能将空气湿度控制在饱和湿度或过饱和湿度下,降低发酵物水份下降速度,大大强化了发酵物的水份供给,将发酵物的湿度控制在饱和或过饱和湿度下,减少发酵物的水份损失。使发酵周期较长,湿度要求高的微生物发酵能够正常进行。而已有的加湿装置,则在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在发酵的中后期,发酵物水份下降很快,难以满足微生物正常代谢对湿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作为解淀粉芽饱杆菌(Bacuillu amylol-quefaciens)α-淀粉酶的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的给水保湿装置。
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生产α-淀粉酶,酶活单位可达1800~2000u/g(干基)。而使用已有的加湿装置,发酵酶活单位只能达到600~800u/g(干基)。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给水管网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涅装置,如附图所示。由设置在发酵池底部的上透气保湿垫1、和下透气保湿垫2,在上透气保湿垫1与下透气保涅垫2之间的给水管网3构成。
上述的给水管网3有两条沿发酵池纵向、且能与水源接通的主管4、5,其长度略小于发酵池的宽度。有多条连通两主管的支管6,其长度为20~30cm。上述主管和支管均是直径为16mm的PVC塑料管,用多个通常的三通接头7、弯接头8联接构成相互连通的长方形管网,从而使给水管网的长度略小于发酵池的长度。在上述管道的两侧钻制有多个喷水孔9,相邻喷水孔间的距离为10~20cm。喷水孔的直径和孔距根据发酵物对水份和湿度的需求确定。
上述的上透气保湿垫1、下透气保湿垫2,采用通常草编制成草帘式结构。
将上述下透气保湿垫2铺放在发酵池底面上成为发酵池的假底,然后将给水管网3放在下透气保湿垫2上,再覆盖上透气保湿垫1,并将管网与发酵池外的供水管道相连,就构成了“三明治”式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湿装置。
将发酵物直接放置在上述厚层通风固体发酵给水保湿装置上,使发酵物的厚度为25~30cm,然后在发酵池上加盖,根据发酵过程中,发酵物的水份变化情况,调节供水的间隔时间及供水量,进行保湿发酵。在微生物发酵期间,便能满足发酵物对水份和湿度的要求,提高发酵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丰;李跃,未经何丰;李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7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