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路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97207237.3 | 申请日: | 1997-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08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中 |
| 主分类号: | F16L15/04 | 分类号: | F16L15/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淑勤 |
| 地址: | 213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接头,尤其适用于聚乙烯管的连接,以及增设分管和改换管路方向。
聚乙烯管无毒并具有柔韧性,是输送自来水和可饮用液体的适宜管材,但是,由于受到聚乙烯管连接问题的困扰,其推广应用多年来一直受到限制。传统的管路连接方法是:预先在被连接管的端部加工出螺纹,然后,用管接头将其连接。但是,由于聚乙烯管不适宜套扣,故目前普遍采用一种两端有齿坎且直径均匀的管接头,使用时,需要先将欲连接管端部加热,随后将管接头插入管内,并趁管壁尚热软之际,用铁丝在被接管外壁相应齿坎处进行捆绑。这种管接头有3个主要缺点:①施工时需要有热源;②年久铁丝易锈蚀,造成接头脱落;③外观较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92224231.3发明了一种快速管用活接头,它由接头体、外压螺纹加紧件、紧固环、垫圈、隔套及设置在隔套两侧的密封圈组成。这种管接头虽然摒弃了铁丝捆绑,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密封效果差,一方面由于紧固环上设有锯齿,因而比较光滑,接头体与外压螺纹加紧件旋合时,也很难使紧固环与待接管及外压螺纹,接头体之间紧密结合;当待接管外周圆柱度差时效果更差;另一方面,由于隔套、密封圈、紧固环等处于同一表面,仅有周向密封作用,而无端面密封作用,一旦管道中有一定压强时,便会以两待接管端部渗出,再沿隔套、密封圈、紧固环表面渗出,造成管路接头密封效果差。②抗拉性能差。由于该实用新型仅靠接头体与待接管之间的磨擦力来维持两待接管的连接,一旦待接管表面光滑时,接头体与待接管之间的磨擦力很小,抗拉性能差,从而使管路接头可在两待接管之间串动,管路接头起不到牢固连接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无需加工螺纹、附加捆绑线和热源,拆装和增设分管方便,而且密封性能好,抗拉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的管路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具有螺帽、管连接件、密封圈和夹紧圈的管路接头,螺帽与管连接体螺纹连接,夹紧圈为具有单开口的锥形圈,夹紧圈的大端与密封圈邻接且外锥面与螺帽的锥孔锥度配合,密封圈为由垫片和带密封环的管体制成一体的弹性密封件,夹紧圈的内表面有环形锯齿且齿尖朝向锥形圈的大头一侧,管连接体可以为两通、三通、四通甚至多通,管连接体的每个端部均具有扩孔且与管连接体中部形成台阶,每个端部的外周表面均有外螺纹且与螺帽的内螺纹相互啮合,密封圈设置在扩孔中且密封圈的垫片端位于管连接体的台阶处。
根据待连接管的尺寸大小,管连接体的每个端部的扩孔部位的内通孔,其内径可以为等径,也可以为异径。
管连接体可以为直通式的两通或成α角的两通;也可以为丁字形、Y字形或其他形式的三通;也可以为十字形或其他形式的四通;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多通,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分管或改变管路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中,未经朱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7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保温型材
- 下一篇:防盗百叶窗叶片的改进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