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密封导轮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97207000.1 | 申请日: | 1997-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60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东 |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航空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澜 |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火花 切割 机床 密封 导轮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电加工设备中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零部件。
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中所使用的导轮组件是十分关键的零部件,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极丝空间位置的定位稳定性及恒定性。但其工作环境又很恶劣,尤其是在高速走丝机床中,由于走丝速度很高(8~12米/秒),因此直径为30毫米左右的导轮要以6000~7000转/分的速度高速旋转,且由于电极丝的往复使用,导轮每隔半分钟要反向旋转,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导轮转轴与轴套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加工区的乳化液会沿间隙进入轴承。而乳化液中混有的大量金属微粒一旦进入轴承,就会在随轴承作高速旋转的同时对轴承的滚道及滚珠进行磨料磨损,使轴承产生径向跳动及轴向串动,迅速降低轴承的寿命,从而影响到导轮组件的稳定性,导致电极丝在空间位置不恒定。在导轮组件密封的问题上已采取过很多方法,如采用弹性胶密封,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但弹性胶会产生新的磨粒,并增大立轴转矩,迷宫密封仍有通向轴承的通道,在导轮不工作或导轮更换旋转方向时乳化液及金属微粒仍会进入轴承内部。目前正常使用的导轮组件一般只有2~3个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导轮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
整套结构仍包括导轮及转轴、轴承、绝缘座等,只是在导轮与轴承之间安装环状磁极,磁极与轴承之间安装隔磁环,磁极及隔磁环均套在转轴上,磁极的端面与转轴平行且其间留有间隙,磁极、隔磁环、轴承等均封装在绝缘座内。
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磁极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由于乳化液中混有的大量金属微粒绝大多数是导磁体,因此通过在导轮8与轴承9之间设置磁极6将这些金属微粒吸附住,即可避免它们进入轴承内部。磁极可由环状的永久磁铁2和位于磁铁一端或两端的环状导磁块3组成(如附图1),套于转轴7上,也可以直接用环状的永久磁铁沿轴向布置一至两块。用两块导磁块或磁铁是为了加强吸附效果,如果金属微粒在经过第一道磁场时未被吸附住,则经过第二道磁场时必被吸附。被吸附的金属微粒1积聚在磁极与转轴之间的间隙中,同时还起到了密封的作用,使乳化液被阻挡在磁极之前,同样不会进入轴承中。磁极与转轴之间的间隙可以很小,只要不影响转轴的运转即可(至少小于1毫米)。隔磁环5位于磁极与轴承之间,其作用是避免轴承带磁。另外,为了避免因导轮带磁而吸附金属微粒从而导致导轮槽及电极丝的磨损,导轮或导轮槽应采用隔磁材料制作(如宝石或陶瓷等)。整个导轮组件中除导轮以外,其余部件均封装在绝缘座4内,以免带电。
从以上叙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磁性密封结构,利用磁极将乳化液中的导磁金属微粒吸附在转轴与磁极之间并形成密封圈,从而阻止金属微粒及乳化液进入轴承内部,由此大大提高导轮组件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东,未经刘志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7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活贴式简介的导游图
- 下一篇:擦皮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