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式冷却塔无效
| 申请号: | 97206361.7 | 申请日: | 1997-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40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光;章立新;方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光;章立新 |
| 主分类号: | F28C1/06 | 分类号: | F28C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绮玥 |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式 冷却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设备,特别是一种密闭式冷却塔。
现有的密闭式冷却塔一般采用喷淋循环冷却水对盘管内的工质进行冷却,盘管部分的冷却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使盘管内的工质温度下降到预定值,只能增加换热面积,如加长盘管的长度。致使密闭式冷却塔体积苯重,价格昂贵。此外,由于框架与喷淋水循环装置相互独立,既增大了体积,又难以满足均匀布水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冷却性能好、可缩小换热面积、结构轻巧,且成本低的密闭式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均匀布水的密闭式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由通风装置、框架、喷淋装置、盘管、盘管集水盘和喷淋水循环装置构成的密闭式冷却塔,通风装置、喷淋装置、盘管和盘管集水盘依次纵向设置在框架内,在盘管下方还设置了淋水填料,进风口与淋水填料相连。通过盘管后,经吸热的喷淋水在淋水填料内进行自身冷却。通风装置将几乎饱和的湿热空气抽走,同时在进风口补充周围环境中的干冷空气,从而使喷淋水到盘管时的温度始终低于其离开盘管时的温度,提高冷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还可以这样完成:由通风装置、框架、喷淋装置、盘管、盘管集水盘和喷淋水循环装置构成的密闭式冷却塔,通风装置、喷淋装置、盘管和盘管集水盘依次纵向设置在框架内,在盘管下测的进风口处还设置了散热片,对喷淋水进行冷却。通风装置将几乎饱和的湿热空气抽走,同时在进风口补充周围环境中的干冷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还可以这样完成:由通风装置、框架、喷淋装置、盘管、盘管集水盘和喷淋水循环装置构成的密闭式冷却塔,通风装置、喷淋装置、盘管和盘管集水盘依次纵向设置在框架内。框架内还并列设置了喷淋水自冷却装置,包括淋水填料,与淋水填料相配套的填料喷淋装置和填料集水盘。填料喷淋装置的进口与盘管集水盘出口相连接。经过盘管后的喷淋水再进入填料喷淋装置,在淋水填料中进行冷却。从而使喷淋水到达盘管时的温度始终低于其离开温度。通风装置将几乎饱和的湿热空气排到塔外,在进风口处再补充周围环境中的干冷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将喷淋水循环装置设置在框架内,与框架构成一体。喷淋水经由框架的各立柱直接进入喷淋装置,形成多个进水口,可均匀布水。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盘管下方设置了淋水填料或散热片,喷淋水经过盘管后所带出的部分热量,可分别在淋水填料或散热片进行再冷却,保证喷淋水进盘管时的温度始终低于其离开盘管时的温度,大大减轻了对盘管段的冷却量要求,提高了冷却性能,从而可使盘管的长度减少15~20%;
将喷淋水循环装置设置在框架内,喷淋水通过框架立柱直接进入喷淋装置,形成多个进水口,既可均匀布水,又可减少材料、降低重量;
框架内设有隔离风道,由淋水填料入口的进风经由隔离风道排出,不再参与盘管段的热质交换;
盘管与淋水填料之间设有上进风口和孔板,可进一步提高盘管段的冷却性能;
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采用淋水填料并与盘管段串接的密闭式冷却塔
图2为带有隔离风道的密闭式冷却塔
图3为采用散热片的密闭式冷却塔
图4为带有循环水再冷却装置的密闭式冷却塔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食品、电子等轻工行业的小型密闭式冷却塔,通风装置1、喷淋装置3、盘管4和盘管集水盘5依次纵向设置在框架2内。盘管4的下方设置了淋水填料7,进风口与淋水填料7相连,填料内水流与风向的关系为逆流或横逆流。结构简单,塔体占地面积可缩小36%,综合造价可降低25%左右。
实施例二
一种适合于能源、材料等行业的大型密闭式冷却塔。通风装置1、喷淋装置3、盘管4和盘管集水盘5依次纵向设置在框架2内。盘管4的下侧设置了淋水填料7,以及孔板9和隔离风道8。进风口与淋水填料7相连,填料内水流与风向的关系为横流。此外,盘管4与淋水填料7之间还设有上进风口。从而,利用隔离风道将盘管与淋水填料分隔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热交换区域。即冷却盘管的空气和水的热质交换与淋水填料内的空气和水的热质交换完全分离。与现有的密闭式冷却塔相比,其综合造价可降低15%。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光;章立新,未经李永光;章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63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