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贯流式旋风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7205803.6 | 申请日: | 199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393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2 |
发明(设计)人: | 何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煜 |
主分类号: | B04C5/08 | 分类号: | B04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流式 旋风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旋风分离器,属化工装置中气态非均一系分离的范畴。
现有的旋风分离器从分离颗粒的方式可分为切流式和旋流式两大类。切流式旋风分离器由切向入口、圆筒及圆锥体形成的分离空间、净化气排出及捕集颗粒排出等几个部分组成。而旋流式的进气部分为轴向的导向叶片,上部再用一定方式引入旋转向下的二次风,其余部分与切流式相同。这两种旋风分离器的集尘方式均为在分离器下部灰斗集尘。有关旋风分离器的情况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工程手册(21.3旋风分离器)中有详细记载。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旋流式旋风分离器。
现有的旋流式旋风分离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压降大。该种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待处理的含尘气体从下部中间引入,经导向叶片转变成高速旋转的气流,一面向上,一面把颗粒甩向外缘。为使颗粒落入分离器下部的灰斗,需在分离器上部沿筒壁引入旋转向下的二次风,将沉积在筒壁上的颗粒带入灰斗,中心是净化气向上排出。为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该二次风一般需经过增压的洁净气体,且压力越大,效果越好,但压降也就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旋流式旋风分离器压降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由如下方式完成:待处理的含尘气体从正下方进气口引入,经导向叶片转变成高速旋转的气流,其中的颗粒则被甩向外缘,被筒壁的引流槽引出旋风分离器,而在旋转气流中心的洁净气体直接从正上方排气口排出。从引流槽引出的高粉尘浓度气体由负压抽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旋流式旋风分离器的改进,产生以下效果:
压降减少。现有的旋流式旋风分离器为了将颗粒落入分离器下部的灰斗,从分离器上部引入向下旋转的二次风,使压降提高。而本实用新型没有分离器下部的灰斗,其甩向外缘的颗粒直接由筒壁上的引流槽引出,不需另外引入二次风,从而使压降减少。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该设备由进气管①、稳流芯②、导向叶片③、外筒⑤和排气管⑧组成,外筒⑤下方通过锥形圆环与进气管①相连接,并且同轴。稳流芯②由两个相等的圆锥与一个圆柱组成的双锥体,圆锥与圆柱的底面积相同。导向叶片③的外端与外筒⑤直接相连,导向叶片③由八块相等的弯有一定弧度的钢板制成,同时与稳流芯②中部的圆柱体直接相连,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并应保证稳流芯②与外筒⑤同轴。导向叶片③的弧度可使出口角(出口边与水平线的夹角)β=25°~45°。分离导向锥④是由钢板制成的锥形圆环,其底边直径使其恰好能放入外筒⑤内,并与外筒⑤紧密连接。在外筒⑤壁的垂直方向开有引流槽⑦,槽口下端略高于导向叶片③。按照含尘气体经过导向叶片③旋转的切线方向,安置集尘室⑥,一端与引流槽⑦相连,并与槽的大小相吻合,另一端与收尘管⑨相连。收尘管⑨可抽负压,将粉尘吸走,或连通大气,使粉尘自然沉降。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解决了现有的旋流式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煜,未经何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5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压泵
- 下一篇:自动除尘双桶立式常压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