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赶扫车的循环滤尘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04838.3 | 申请日: | 1997-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1446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林 |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赶扫车 循环 装置 | ||
赶扫车的循环滤尘装置是设在现有赶扫地面垃圾的车的一种除尘设备。
现有赶扫地面垃圾的车(简称赶扫车,专利申请号:94109407.3;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排出的气体带一些灰尘,未能彻底解决对空气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用排气导管将排出的气体回流,完全克服灰尘对空气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由机动车与扫地机器挂接成的赶扫车中设置循环滤尘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动车的车箱安装排气导管,在扫地机器安装排气导管,且两管互相对接。
安装循环滤尘装置后的赶扫车在扫地时,没有排出带有灰尘的废气,从而克服了对空气的污染。
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安装排气导管(2、5)的赶扫车外观示意图;
图2,循环滤尘装置的结构图(排气导管纵向剖视);
图3,排气导管(5)的尾部横向剖视图(转90°);
图4,在图2中的A向视图。
现有的赶扫车是在机动车后挂接扫地机器,该扫地机器由升降的输送斗、后边贴触地面的翘动槽梯板、反向转动的滚扫和它们的外罩及布帘、垃圾导管等组成。
在图1中,机动车的车箱(1)后挂接扫地机器(4)组成赶扫车(边板接触部位装配橡胶垫)。在车箱(1)的顶板中心线安装排气导管(2),在扫地机器(4)的顶板和后壁中心线安装排气导管(5),且排气导管(5)的前端口与排气导管(2)的后端口在车箱(1)与扫地机器(4)之间对接。该对接可以是平接,即在排气导管(2)的后端面设置弹性橡胶框(9),与排气导管(5)的前端面相应的框接触(如图2中所示);也可以是套接,即排气导管(2)的后端部套入排气导管(5)的前端口。排气导管(2、5)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排气导管(2)的前部下方为进气口(8),与车箱(1)相通,且装配滤尘网框(11),(如图2、图4所示)。该滤尘网框是在框架中装配滤尘网,滤尘网的材料为纱布或塑料丝网,或金属丝网,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相隔开的多层。排气导管(5)的尾部分开成左右半圆形叉管(12,用半圆板焊接于罩板),联接于滚扫处的外罩板(6)上,并分别弯曲成直角穿入外罩内,又与左右外罩内壁联接,末端为出气口(13),与扫地机器(4)的外罩相通(如图2、图3所示)。
从上述可知,当扫地机器挂接于机动车的车箱后,排气导管(5)即同时与排气导管(2)对接。当机动车前进、滚扫旋转时,在外罩及其左右、后方围挂的布帘(7)和位于滚扫之前的槽梯板的共同配合作用下,由排扫构成的滚扫如同手摇鼓风机的叶轮,能促使外罩内的气体及飘尘通过垃圾导管(3)流入装载垃圾的车箱(1),(车箱与扫地机器的挂接为封闭式),灰尘即在车箱中沉淀。由于车箱内的气压升高,所以气体即从进气口(8)进入排气导管(2),又经对接口流向排气导管(5),并从其尾部的左右叉管(12)的出气口(13)回流于扫地机器(4)的外罩内,形成不断循环。由于进气口(8)装有滤尘网框(11),所以灰尘基本都在车箱(1)中沉淀。随气体流入排气导管的飘尘,最后也随气体回流于扫地机器的外罩内,又被旋转的滚扫鼓进车箱(1)中,没有对周围空气产生污染。为了加速气体的循环流动,也可以在排气导管(5)的后部设置吸排气机(10)。当地面上的垃圾扫尽或装完车箱后,排气导管(5、2)也随扫地机器与机动车的脱挂而脱接。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滤尘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扫地车,即将排出废气的管道与吸尘罩相连接,含有灰尘的废气通过管道流入吸尘罩,又被垃圾吸管吸进,进行循环滤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林,未经陈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4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蔬菜灭菌解毒机
- 下一篇:具可更换式夹口的活用扳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