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04288.1 | 申请日: | 1997-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19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孙钟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20 | 分类号: | G06K9/20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 地址: | 台湾省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光学 扫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IS型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
现有的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主要使用电荷藕合器件(CCD)读取文件的影像。由于电荷藕合器件与镜片的组合所需的光程较长,所以机体受光程的限制难以缩小。即使经由镜片组以折射方式缩小扫描器的体积,其缩小的程度仍十分有限。
为缩小机体,可使用接触型影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替代电荷藕合器件。由于目前接触型影像传感器已模组化,所有的光学元件都组装在一模组上。若应用在平台式的扫描器上,不但可大幅度缩小扫描器的体积,减轻其重量,更可简化扫描器的内部结构,而进一步降低组装及维修的成本。
然而,目前尚未将CIS模组应用于平台式扫描器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克服CIS模组景深短的限制。由于CIS模组景深只有0.3mm,一旦机台变形或制造公差过大,文件便容易脱离其景深范围,而影响扫描的质量。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CIS模组景深短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具有单一传动轴的CIS型光学扫描装置,以使CIS承载装置紧贴透明的文件平台移动,这样便可减少景深的变动,使影像不致因制造公差或机体变形而模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将CIS模组应用于平台扫描器,而提供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组装容易的平台式扫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的CIS型平台式扫描装置,以降低组装及维修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包括:一透明文件平台,位于机台上方,用以放置文件;一CIS承载装置,位于该透明文件平台下方,包含一CIS模组,用以读取该文件的影像数据;一传动轴,位于该CIS承载装置的正中央下方,两端各有一支撑架固定于机台内部,用以向上支撑该CIS承载装置,并使之紧贴该透明文件平台移动;多个滑动装置,装设于该CIS承载装置两侧,紧贴该透明文件平台的部位,用以减少该CIS承载装置与该透明文件平台的摩擦系数;及一驱动装置,衔接该CIS承载装置,用以驱动该CIS承载装置,使之由文件的一端移向另一端,以完成文件影像的读取。
本实用新型将CIS承载装置组装于一传动轴上,并在传动轴的支撑架上加装弹性元件,使传动轴向上支撑CIS承载装置并紧贴透明文件平台。还在CIS承载装置与透明文件平台的接触面上加装滑片,以使CIS承载装置的移动更平稳。当CIS承载装置移动时,藉由弹性元件的弹力,即使机台变形,CIS承载装置仍可紧贴透明文件平台移动。这样,便可有效控制CIS承载装置与文件的间距,使文件维持在CIS承载装置的景深范围内。CIS承载装置的移动需由一驱动装置完成。驱动装置由一驱动马达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环形传动元件,环形传动元件的移动同时带动CIS承载装置,使之由文件的一端移向另一端,以完成文件影像的读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以透明文件平台为定位面,而且弹性元件及传动轴可将CIS承载装置直接压紧于透明的文件平台上移动。因此,上盖,传动轴,及CIS承载装置等元件的变形将不会影响景深的变动。由于CIS已模组化,且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十分简单,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组装及维修成本,并保证扫描的品质。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下视图及侧面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下视图及侧面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下视图及侧面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下视图及侧面剖面图。
为有效解决CIS模组景深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CIS模组的传动轴加以改良。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包含一机台101,其上方有一透明的文件平台102,如玻璃。CIS承载装置104由一CIS模组103及一承载装置1031构成。CIS模组103为一模组化的元件,包含了光源,反射镜,及光电转换装置等。CIS承载装置104架设于一传动轴105上。传动轴105可为滑杆或导套轴,其两端各有一支撑架1051。传动轴105位于CIS承载装置104的中央下方,藉由两端的支撑架1051可将CIS承载装置104向上支撑,并紧贴透明的文件平台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42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