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视孔的内顶式旋转断颈防伪酒瓶无效
| 申请号: | 97203721.7 | 申请日: | 1997-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52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冕 |
| 主分类号: | B65D49/12 | 分类号: | B65D49/12;//B65D101∶00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南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时剑峰 |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视孔 内顶式 旋转 防伪 酒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容器技术领域,是一种带视孔的内顶式旋转断颈防伪酒瓶。
目前,酒类防伪越来越被厂家和用户所重视。以专利“旋转断颈式防假冒酒瓶ZL96206036.4”为例,它克服了类似防伪“张弓”酒的破坏瓶体方式所带来的缺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这样的:在酒瓶口边缘有一道突棱,上窄下宽,下底面为平面。在突棱以下,螺纹以上的瓶颈上设置有一道易断环;与之相配套的瓶盖由外盖和内套两部分组成,内套套设在外盖内,内套下部设置有容突腔,容突腔的下部设置有钩紧件。它存在着在制做瓶盖的过程中脱模困难,酒瓶断颈情况无法观察视别,以及防伪手段单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制做瓶盖过程中容易脱模,可观察视别酒瓶断颈情况,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酒瓶。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背影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瓶体外螺纹以下增设一圈卡圈凸,卡圈凸的上边缘呈圆滑型,下边沿为平直面;与之相配套的瓶盖分为外盖和内顶套,在外盖的上端盖上设置一个以上的视孔,下底设置有一圈易断圈,易断圈与外盖体之间采取点连接,易断圈的内侧壁上设置卡凸勾,卡凸勾下边缘呈圆滑型,上边沿为平直面;在外盖内侧中部周边设置有一段滚花。内顶套套设在外盖内,内顶套外侧周边设置有一段与外盖相对应的滚花。内顶套内侧壁下部为内螺纹,上部偏中位置设置内顶钩,内顶钩呈倒三角型。内顶套上部分为两瓣以上。从而构成一种带视孔的内顶式旋转断颈防伪酒瓶。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外盖内顶套双层结构,特别是内顶套上下不封顶,从而在瓶盖制做过程中容易脱模;由于在外盖的上端盖上设置有视孔,从而可视察识别酒瓶的断颈情况;由于在酒瓶上增设卡圈凸,在外盖下底设置带卡凸勾的易断圈,从而瓶盖也成为一次性产品,达到多重防伪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瓶体瓶颈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的外盖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的内顶套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的上端盖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瓶体1瓶口边缘有一圈突棱2,上窄下宽,突棱2下底沿为平面。在突棱2以下、外螺纹3以上的瓶颈上设置有一道易断环4,外螺纹3以下的瓶颈上设置一圈卡圈凸5,卡圈凸5的上边缘呈圆滑型,下边沿为平直面。
本实用新型与瓶体相配套的瓶盖分为外盖和内顶套,如图2所示,在外盖6的上端盖7上,设置一个以上的视孔8,外盖6的下底设置有一圈易断圈9,易断圈9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瓶体1的卡圈凸5相对应的卡凸勾10,卡凸钩10下边缘呈圆滑型,上边沿为平直面。易断圈9与外盖6之间采用点连接。在外盖6内侧中部周边设置有一段滚花11。
如图3所示,内顶套上2的外侧周边设置有一段与外盖6的滚花11相对应的滚花13。内顶套12的内侧壁下部为内螺纹14,上部偏中位置设置内顶钩15。内顶钩呈倒三角型,上顶为平面,下底为流线型。内顶套12上部分为两瓣以上。
如图4所示,外盖6上端盖7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视孔8。视孔8可以为透孔,或在孔上加膜,或在上端盖7内衬垫透明衬片。内顶套12套设在外盖6内,滚花11和滚花13相互咬合。在使用时,内顶钩15使突棱2容易进,但内顶钩15使突棱2下底不能脱钩。若想开瓶,旋转外盖,外盖利用滚花使内顶套旋转上行,内顶钩顶推突棱,使瓶颈从易断环处断裂。同时易断圈9脱离外盖体,使外盖不能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冕,未经黄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3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