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间盘突出症治疗床无效
| 申请号: | 97203168.5 | 申请日: | 1997-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66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孙兴武;杨丰百;杨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子龙;孙兴武;杨丰百 |
| 主分类号: | A61F5/045 | 分类号: | A61F5/04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腰间盘 突出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腰间盘突出症治疗床,属医疗器械类。
本实用新型腰间盘突出症治疗床,是根据我国医学界临床使用的牵引床,及方形治疗床为基础,进行改进的新型治疗床。
现在临床所用的牵引床及弓形床均为单一功能型医疗器械。牵引床为外力源型治疗床。其治疗机理为通过牵引力源。使分体固在床体之上的患者椎体向相反方向牵拉,通过对抗牵拉使椎间盘间隙增大;使椎间孔恢复正常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使椎间隙压力减小,同时松解肌肉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其在牵拉过程中只能达到缓解作用,很难达到治疗目的。并且对牵拉过程中由于采取外力源做为牵引力新的很难控制力度,容易对患者造成肌肉拉伤,及组织无菌性炎症。从而对治疗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反弓型治疗床,由于其属固定型床体,其弓形角度为不可调型,故对千变万化,体质病情各有不同的患者很难适应,很多患者在治疗中产生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床,它可以很好克服现有治疗床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设计上的考虑是:
一、改变外力源牵拉结构设计,采用以自身体垂自然下垂三力度作为牵引力源。充分利用人自身保护系统的能力以防止在治疗中对患者造成伤害。
二、采用可调性反弓角及可调性床体倾斜角度的设计以适应各类患者的须要。
三、根据旋转复位椎拿法的原理设计模仿人工手法旋转复位的摆箱以增加其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主板和付板组成,主板和付板通过连接轴与主床架连接,主床架侧面为一梯形结构,一个控制台在床架下部,主板,付板下分别有支撑升降装置。付板下有一摆箱。
本治疗床在治疗时,患者上体固定在床的上部,由于床面的独特斜面设计,身体是可调性角度反弓形,人体自然下垂,利用体自身体垂使腰椎间隙拉开,使其间隙呈外窄内宽梯形状态。对突出之髓核部份产生压力增大髓核滑进还纳空间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使椎间隙压力减小,使后纵韧带紧有利于实出髓核部份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在牵引,反弓的治疗同时,位于臀位的摆架可调性的摆动可进一步增加突出髓核的还纳。同时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成将突出的髓核撕破,使突出物被组织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本治疗床,综合了现在临床所应用的有效技术,进一步改善其缺点,增加了新的治疗方法,增强了治疗效果为提高治愈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图1为本治疗床的结构图。它由七个部分组成:1、主板2、付板3、主床架4、支撑升降装置5、控制台6、摆箱7、连接轴。
主板1与付板2通过连接轴与主床困3及支撑升降装置4进行连接支撑升降装置4的可调性可任意调整主板1付板2的角度摆箱6与付板2为结合体,与主床架3形成可动性连接。摆箱6内以电机做为动力源。用控制台5通过转动轴变速器及偏心轮对固定槽状结构的运动作用,产生可控制摆动。摆动设定时间为15分钟,在摆架6完成设定程序后通过对正磁性开关,自动摆正停机,磁发出声光提示信号。
本治疗床在结构上设计出与普通冶疗床有以下显著特征:
1、为适应各种体质、病情、年龄及治疗的需要,床面的反弓度及倾斜角度可任意调整。
2、腰椎的扭转幅度可以调整以适应治疗要求。
3、采用人体自身体垂为牵引力源。便于发挥人体自身保护功能,以避免在治疗中因外力牵拉所造成的人体伤害。
该治疗床,除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外,还可对其它腰腿部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本治疗床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循环,恢复疲劳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子龙;孙兴武;杨丰百,未经杨子龙;孙兴武;杨丰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31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