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即时CCD摄影机无效
| 申请号: | 97202606.1 | 申请日: | 1997-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61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8 |
| 发明(设计)人: | 马希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希光 |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柏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 ccd 摄影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即时CCD摄影机,属于光学和电子技术领域。
按多媒体的使用于电脑,使得人们在通信或视信上获得重大的突破,尤其是电荷耦合器件,即CCD(CHARGE COUPLES DEVICE)的使用,使得人们对于影像的载体、存储及传达,又迈进了一崭新的境界;因此,CCD摄影机已渐渐取代传统的光学摄影机。
CCD摄影的原理,是在摄取影像时,将影像存储于存储器而非底片,它具有可随时自电脑输出及易于长久保存的优点。而其成像原理,则是影像以针孔成像原理,将影像传至CCD中的光感应电子半导体,再由半导体将影像信号变成电子数位信号(TTL)。而数位信号则可存入存储器中。
已知的CCD电子摄影机大体上如图1所示的盒体,内部具电路及存储器…等,前方则具一取景窗A及一CCD镜头B,另设一按钮C作为影像摄取的开关,所以,使用者眼睛透过取景窗A捕捉影像,再按下按钮C,则此时影像由CCD镜头B进入存储器中,从而完成影像摄取。
这种摄影方式对于定点或无须掌握瞬间动态的场合而言,固然可达到其功效,但对于须瞬间掌握的场合,如新闻采访,或稍纵即逝场合的摄取,除必须随时取景摄影外,还须隐藏摄影相机,方能捕捉影像,而此时,已知CCD摄影机即显得无能为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时CCD摄影机,使其能在必须瞬间掌握的场合,能随时取景摄影,而且不易为被摄者发现,从而可增加影像捕捉的功效。
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使该摄影机包括一机体为一盒体,内部具已知存储器及电路,外壁上具一已知的按钮;另一壁间则设一机孔;一接线的内部具导线连接于机体内的电路;另端则供CCD镜头连接;一CCD镜头是与机体分离的,且CCD镜头藉一连接装置连接于摄影者作为即时CCD影像捕捉;连接装置可设成固定于CCD镜头的夹体,并夹合于摄影者的眼镜框上;机体上设置一凹陷空间以容置CCD镜头,且接线也自该处引出;机体上设置可供腰间挂置的装置;连接装置也可设成头带束紧或粘扣带方式;连接装置为粘接剂。
现在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即时CCD摄影机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已知CCD摄影机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摄影机是由一机体1、一接线2、一CCD镜头3及一连接装置4所组合而成。
其中,机体1为一盒体,内部具已知的存储器及电路等,并具一已知的按钮11,作为摄影的开关(此为已有技术,故不拟赘述)。而本实新型不同于已有技术的,则在一壁间开具一机孔12供后叙接线2穿入连接。
接线2的内部具导线,目的在于将后叙CCD镜头3的影像传输至机体1内,作为存储。所以,接线2的长度可按使用场合而有不同的长度。
CCD镜头3为已知的,并连接于前述的接线2进而延伸连接机体1。所以,可作为影像的捕捉与摄取。
连接装置4是设于前述CCD镜头3的下方,就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设成夹具方式,但在实施时,可设成其他不同的方式,如设成头带束紧方式、粘扣带方式…等;其目的在于使前述的CCD镜头3可藉之依附或固定在一处,以稳定摄取镜头。
请再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由于CCD镜头3与机体1是设成分离的,故可将机体1置于摄影者的口袋或背袋或甚至设成腰带方式,并将CCD镜头3夹合于摄影者的镜框D上,如此,CCD镜头3即与摄影者的视觉同步,若发现欲捕捉的影像时,则可按动按钮11而开始拍摄,免除已知的必须藉取景窗取景,校准的时间延迟,而且还不易为被摄者发现,如此,即可增加影像捕捉的功效。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接线2与CCD镜头3的设置位置,也可设于已知的CCD镜头2部份,如此,即可将CCD镜头2不用时收纳于机体1内,以利携带,并回复至一般CCD相机的功能。使所用的摄影机包含照相机及可连续拍照的摄影机。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获致即时摄影的瞬间捕捉以摄取影像,且具有机动性高的优点以及保有隐密性,此为目前的CCD摄影机所无法达到的。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知该专业人员所易于推知的,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无论就目的,手段与功效,均显示出不同于已知的技术特征,不仅是首先创作并且切合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希光,未经马希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2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