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堆叠托盘有效
| 申请号: | 97199013.1 | 申请日: | 1997-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90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 发明(设计)人: | 小詹姆斯·F·布伦南;马丁·克莱夫-史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詹姆斯·F·布伦南;马丁·克莱夫-史密斯 |
| 主分类号: | B65D19/38 | 分类号: | B65D19/3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波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堆叠 托盘 | ||
1、一种可堆叠托盘包括:
一个矩形平基板部件,它有一个第一端、一个第二端以及两个相对侧部;
摩擦力减小装置,它靠近所述基板部件的第二端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
一对间隔开的细长梁,它在所述基板部件的第一和第二端之间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所述基板部件支承在所述细长梁上;以及
一个把手部件,它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板部件上,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把手部件可以从一个非工作位置转到一个工作装置,在非工作位置,所述把手部件折叠在所述基板部件上部,在工作位置,所述把手部件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上伸展,所述把手部件的宽度小于所述梁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所述把手部件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它能放在堆叠在其上的类似结构的托盘的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力减小装置包括一对光滑弯曲块,每个所述光滑弯曲块靠近所述基板部件的所述侧部之一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基板部件有一个延伸在所述基板部件的所述第一端中的凹口,所述凹口由两个侧边缘和一个横向边缘限定,并且所述把手部件可转动地固定到所述侧边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包括一对会聚臂,每个所述会聚臂可转动地固定到所述基板部件上,靠近所述凹口的所述侧边缘之一,该对会聚臂通过一个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梁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其上的间隔开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具有一个预定的厚度,所述细长梁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一个距离,该距离至少与所述把手部件的厚度一样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锁紧装置,用于将所述把手部件可松开地锁定在所述工作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对支脚,每个所述支脚从靠近所述基板部件的第一端的所述基板部件的所述侧部之一向下伸展,所述支脚和所述装置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的一个距离等于所述梁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的距离。
9、一种可堆叠托盘包括:
一个矩形平基板部件,它有一个第一端、一个第二端以及两个相对侧部,所述基板部件还有一个延伸在所述基板部件的所述第一端中的凹口,所述凹口由两个侧边缘和一个横向边缘限定;
摩擦力减小装置,它靠近所述基板部件的第二端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
一对间隔开的细长梁,它在所述基板部件的第一和第二端之间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所述基板部件支承在所述细长梁上;以及
一个把手部件,它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板部件上,靠近所述凹口的所述侧边缘,所述把手部件可以从一个非工作位置转到一个工作位置,在非工作位置,所述把手部件折叠在所述基板部件上部,在工作位置,所述把手部件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上伸展,所述把手部件的宽度小于所述梁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所述把手部件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它能放在堆叠在其上的类似结构的托盘的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力减小装置包括一对光滑弯曲块,每个所述光滑弯曲块靠近所述基板部件的所述侧部之一设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包括一对会聚臂,每个所述会聚臂可转动地固定到所述基板部件上,靠近所述凹口的所述侧边缘之一,所述的该对会聚臂通过一个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梁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其上的间隔开的开口。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具有一个预定的厚度,所述细长梁从所述基板部件向下伸展一个距离,该距离至少与所述把手部件的厚度一样大。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堆叠托盘,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锁紧装置,用于将所述把手部件可松开地锁定在所述工作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詹姆斯·F·布伦南;马丁·克莱夫-史密斯,未经小詹姆斯·F·布伦南;马丁·克莱夫-史密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90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铸造铸件的直接传输式轧制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刻蚀方法





